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8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农业上市公司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审计风险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农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 | 第22-29页 |
3.1 农业上市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 | 第22-27页 |
3.1.1 从财务报表层次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 第22-23页 |
3.1.1.1 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舞弊的成本 | 第22页 |
3.1.1.2 各分支机构基层职员文化水平低 | 第22-23页 |
3.1.1.3 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第23页 |
3.1.2 从认定层次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市计风险 | 第23-27页 |
3.1.2.1 农业上市公司收入确认的风险 | 第23-24页 |
3.1.2.2 农业上市公司现金采购的风险 | 第24-25页 |
3.1.2.3 农业上市公司存货确认的风险 | 第25-26页 |
3.1.2.4 农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的风险 | 第26-27页 |
3.2 农业上市公司的检查风险 | 第27-29页 |
3.2.1 审计人员缺乏涉农专业知识 | 第27-28页 |
3.2.2 涉农审计方案设计不科学 | 第28-29页 |
第4章 农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 第29-35页 |
4.1 总体应对措施 | 第29-30页 |
4.1.1 始终强化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 第29页 |
4.1.2 加强实地走访了解基层人员工作缺陷 | 第29-30页 |
4.1.3 分析管理层舞弊动机 | 第30页 |
4.2 进一步审计程序 | 第30-33页 |
4.2.1 对收入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4.2.2 加强对现金交易的核查 | 第31页 |
4.2.3 分析关联交易的合理 | 第31页 |
4.2.4 科学监盘存货 | 第31-32页 |
4.2.5 关注农产品价值计量 | 第32页 |
4.2.6 核查在建工程的真实性 | 第32-33页 |
4.3 降低检查风险的对策 | 第33-35页 |
4.3.1 利用农业专家工作成果 | 第33-34页 |
4.3.2 培养涉农审计专业型人才 | 第34页 |
4.3.3 根据审计情况科学调整审计程序 | 第34-35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万福生科为例 | 第35-42页 |
5.1 案例介绍 | 第35-36页 |
5.1.1 公司介绍 | 第35页 |
5.1.2 事件回顾 | 第35-36页 |
5.2 万福生科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 第36-39页 |
5.2.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第36页 |
5.2.2 虚增销售销收入 | 第36-37页 |
5.2.3 虚增预付账款 | 第37-38页 |
5.2.4 虚增在建工程 | 第38页 |
5.2.5 存货价值计量不当 | 第38-39页 |
5.3 审计人员的防范对策 | 第39-42页 |
5.3.1 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 | 第39页 |
5.3.2 保持职业怀疑 | 第39-40页 |
5.3.3 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 | 第40页 |
5.3.4 强化职业质量 | 第40-41页 |
5.3.5 关注财务指标变化 | 第41页 |
5.3.6 关注往来款项的波动情况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