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预期管理、政策博弈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3-21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目的第15页
        1.1.3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第17-19页
        1.2.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2.2 内容结构第18-19页
    1.3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第21-4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通胀预期与预期管理第21-22页
        2.1.2 货币政策博弈第22页
        2.1.3 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22页
    2.2 有关理论的综述第22-35页
        2.2.1 预期理论的演进第22-25页
        2.2.2 货币政策博弈的理论基础第25-31页
        2.2.3 预期管理的理论模型第31-35页
    2.3 文献综述第35-45页
        2.3.1 通胀预期的测度与特征研究第35-39页
        2.3.2 货币政策博弈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39-40页
        2.3.3 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40-45页
    2.4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第45-47页
第3章 我国通胀预期的测度、波动特征与影响因素第47-75页
    3.1 我国社会公众通胀预期的测度与性质识别第47-66页
        3.1.1 我国通胀预期的微观行为基础第47-50页
        3.1.2 社会公众通胀预期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第50-53页
        3.1.3 基于多种方法的通胀预期测度与精度比较第53-60页
        3.1.4 基于学习型预期的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识别第60-66页
    3.2 通货膨胀预期的波动特征第66-70页
        3.2.1 通胀预期非均衡波动机理第66-68页
        3.2.2 通货膨胀预期波动特征分析第68-69页
        3.2.3 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区第69-70页
    3.3 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因素第70-74页
        3.3.1 模型设定与检验第70-72页
        3.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第72-74页
    3.4 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基于预期管理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博弈分析第75-90页
    4.1 货币政策博弈模型的构建第75-82页
        4.1.1 社会公众和中央银行的决策目标第75-77页
        4.1.2 中央银行的信息优势第77-78页
        4.1.3 中央银行的预期引导第78-79页
        4.1.4 社会公众的预期第79-80页
        4.1.5 中央银行的决策规则第80-82页
    4.2 货币政策博弈过程分析第82-84页
        4.2.1 中央银行预期管理的宏观效应分析第82-83页
        4.2.2 中央银行预期引导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第83-84页
        4.2.3 预期管理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主动性影响分析第84页
    4.3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效应第84-89页
        4.3.1 目标偏好异同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第85-87页
        4.3.2 独立性不确定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第87-89页
    4.4 小结第89-90页
第5章 我国通胀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宏观效应第90-121页
    5.1 我国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实践第90-101页
        5.1.1 通胀预期管理的实施背景第90-92页
        5.1.2 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的探索与实践第92-98页
        5.1.3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创新与发展第98-101页
    5.2 基于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第101-119页
        5.2.1 理论模型设定第101-106页
        5.2.2 稳态及对数线性化第106-112页
        5.2.3 参数校准第112-113页
        5.2.4 数值模拟:预期管理的有效性分析第113-119页
    5.3 小结第119-121页
第6章 前瞻性指引的发展脉络、国际实践与启示第121-133页
    6.1 前瞻性指引内涵与发展脉络第121-124页
        6.1.1 前瞻性指引与预期管理第121-122页
        6.1.2 前瞻性指引的内涵第122页
        6.1.3 前瞻性指引的发展脉络第122-124页
    6.2 发达经济体前瞻性指引的实践第124-126页
        6.2.1 美国前瞻性指引实施情况第124-125页
        6.2.2 欧央行前瞻性指引实施情况第125-126页
        6.2.3 英国前瞻性指引实施情况第126页
    6.3 前瞻性指引实施绩效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第126-132页
        6.3.1 前瞻性指引的实施成效第126-128页
        6.3.2 前瞻性指引的潜在风险第128-130页
        6.3.3 对我国通胀预期管理政策实施的借鉴与启示第130-132页
    6.4 小结第132-133页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33-142页
    7.1 主要结论第133-134页
    7.2 政策建议第134-142页
        7.2.1 健全货币政策沟通机制第134-136页
        7.2.2 配套完善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第136-139页
        7.2.3 推动建立多层次中央银行通胀预期监测体系第139-140页
        7.2.4 提高中央银行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理解能力第140页
        7.2.5 提升人民银行的操作独立性第140-142页
附录第142-151页
    附录A第142-146页
    附录B第146-147页
    附录C第147-149页
    附录D第149-150页
    附录E 博士期间个人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3页
后记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债务杠杆形成机制与宏观效应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