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规律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低渗透油藏的分类第9页
        1.2.2 注CO_2驱油驱替现状第9-10页
        1.2.3 低渗油藏的渗流规律研究第10-11页
        1.2.4 CO_2驱油发展前景第11页
        1.2.5 CO_2混相驱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溶有CO_2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及最小混相压力研究第14-23页
    2.1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测定第14-17页
        2.1.1 实验条件第14页
        2.1.2 实验方法第14-17页
    2.2 溶有CO_2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测定第17-19页
    2.3 最小混相压力测定第19-22页
        2.3.1 实验条件第20页
        2.3.2 实验步骤第20-21页
        2.3.3 实验结果分析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溶有CO_2地层油的渗流规律研究第23-40页
    3.1 实验条件第23-24页
    3.2 实验原理第24-25页
    3.3 实验步骤第25-26页
    3.4 CO_2溶解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第26-31页
        3.4.1 CO_2溶解度、岩石渗透率对地层油最小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第26-28页
        3.4.2 CO_2溶解度对地层油流速压差关系的影响第28-31页
    3.5 岩石的渗透率对流速-压差关系的影响第31-34页
    3.6 单相油流速—压差关系曲线的拟合第34-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CO_2驱注入方式优选第40-63页
    4.1 CO_2驱不同注入方式实验研究第40-43页
        4.1.1 实验条件第40-42页
        4.1.2 实验步骤第42-43页
    4.2 CO_2混相驱时,渗透率对驱油规律的影响第43-45页
        4.2.1 1~#长岩心(kw=1.7×10~(-3)μm~2)第43-44页
        4.2.2 2~#长岩心(kw=0.854×10~(-3)μm~2)第44-45页
        4.2.3 3~#长岩心(kw=0.125×10~(-3)μm~2)第45页
    4.3 纯CO_2气驱条件下渗透率和回压对驱油规律的影响第45-51页
        4.3.1 渗透率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第45-47页
        4.3.2 回压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第47-51页
    4.4 水驱后二氧化碳混相驱油规律第51-54页
        4.4.1 1~#长岩心(回压30MPa,kw=1.7×10~(-3)μm~2)第51-52页
        4.4.2 2~#长岩心(回压30MPa,kw=0.854×10-~(-3)μm~2)第52-53页
        4.4.3 3~#长岩心(回压30MPa,kw=0.125×10~(-3)μm~2)第53-54页
        4.4.4 不同渗透率长岩心水驱后气驱效果对比第54页
    4.5 长岩心水气交替混相驱油规律第54-57页
    4.6 长岩心CO_2驱油实验规律对比分析第57-62页
        4.6.1 低渗长岩心地层压力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7-58页
        4.6.2 不同驱替方式最大压差第58-59页
        4.6.3 不同驱替方式突破时间第59页
        4.6.4 不同驱替方式采收率第59-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砂砾岩储层重复压裂井筒裂缝转向机理研究
下一篇: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形成机制和驱油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