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表面活性剂驱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 第10-12页 |
1.2.1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 | 第10-11页 |
1.2.2 乳化机理 | 第11页 |
1.2.3 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 第11页 |
1.2.4 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 | 第11-12页 |
1.2.5 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 | 第12页 |
1.2.6 改变原油的流变性机理 | 第12页 |
1.3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 第12-15页 |
1.3.1 三次采油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 第12-13页 |
1.3.2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类型 | 第13-15页 |
1.4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的应用 | 第15-20页 |
1.4.1 简介 | 第15-16页 |
1.4.2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种类 | 第16-17页 |
1.4.3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具有粘弹性的原因 | 第17页 |
1.4.4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的油田应用 | 第17-20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 第22-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1 流变学性质测定 | 第23页 |
2.2.2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3页 |
2.2.3 透射率测量 | 第23页 |
2.2.4 油水界面张力测量 | 第23-24页 |
2.3 两性/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 第24-33页 |
2.3.1 相行为和微观结构 | 第24-27页 |
2.3.2 热可逆凝胶-溶胶转变 | 第27-29页 |
2.3.3 无机盐的影响 | 第29-33页 |
2.4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构筑和形成机制 | 第33-37页 |
2.4.1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构筑 | 第33-35页 |
2.4.2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形成机制 | 第35-37页 |
2.5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 | 第37-43页 |
2.5.1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与不同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 | 第37-40页 |
2.5.2 界面张力调节剂的作用 | 第40-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与聚合物混合体系的性质研究 | 第45-5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2.1 流变学性质测定 | 第46页 |
3.2.2 油水界面张力测量 | 第46页 |
3.3 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和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质 | 第46-50页 |
3.3.1 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质 | 第46-48页 |
3.3.2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质 | 第48-50页 |
3.4 胶束类型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影响 | 第50-52页 |
3.5 聚合物对蠕虫状胶束的流变性能影响 | 第52-54页 |
3.6 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 第54-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驱油效果和机理研究 | 第58-6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2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的驱油效果和机制分析 | 第59-61页 |
4.3 小分子粘弹性流体和聚合物混合体系的驱油效果和机制分析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