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表面活性剂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效率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3页
        1.2.1 渗吸实验方法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表面活性剂渗吸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页
        1.3.3 技术关键第14页
        1.3.4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渗流规律研究第16-31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概况第16页
    2.2 研究区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第16-26页
        2.2.1 裂缝特征研究第17-18页
        2.2.2 储层基质特征研究第18-25页
        2.2.3 储层温度与流体特征第25-26页
    2.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模式研究第26-30页
        2.3.1 实验原理第26页
        2.3.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26-27页
        2.3.3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27-28页
        2.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筛选及自发渗吸效果评价第31-48页
    3.1 不同性能表面活性剂评价筛选第31-36页
        3.1.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31页
        3.1.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31-33页
        3.1.3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第33-36页
    3.2 不同性能表面活性剂自发渗吸实验规律第36-39页
        3.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36页
        3.2.2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第36-37页
        3.2.3 实验结果分析第37-39页
    3.3 表面活性剂对长6砂岩样品渗吸影响规律第39-47页
        3.3.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39页
        3.3.2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第39-41页
        3.3.3 实验结果分析第41-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规律研究第48-58页
    4.1 水驱速度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第48-51页
        4.1.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48页
        4.1.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8-49页
        4.1.3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1页
    4.2 基质渗透率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第51-53页
        4.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51页
        4.2.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51-52页
        4.2.3 实验结果分析第52-53页
    4.3 裂缝开度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第53-57页
        4.3.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53页
        4.3.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53-54页
        4.3.3 实验结果分析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裂缝性岩心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的微观特征第58-67页
    5.1 核磁共振的理论基础第58-59页
        5.1.1 核磁共振测试的原理第58-59页
        5.1.2 孔喉半径与弛豫时间的转换方法第59页
    5.2 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的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第59-61页
    5.3 微观孔隙结构下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特征第61-65页
        5.3.1 C、n值计算及渗吸-驱油可动下限研究第61-63页
        5.3.2 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的微观动用特征第63-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分析第67-75页
    6.1 表面活性剂扩散驱油机理第67-71页
        6.1.1 扩散驱油机制的物理模型第67页
        6.1.2 毛管中油滴的受力分析第67-69页
        6.1.3 表面活性剂扩散的时差性第69-70页
        6.1.4 扩散驱油机制的机理分析第70-71页
    6.2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改变微观驱油机理第71-73页
        6.2.1 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机理第71-72页
        6.2.2 表面活性剂润湿改变驱油分析第72-73页
    6.3 表面活性剂减弱毛管末端效应微观机理第73-74页
        6.3.1 毛管末端效应产生机制第73页
        6.3.2 表面活性剂减弱毛管末端效应的微观机理第73-74页
    6.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蒸汽吞吐抽油机井实时工况诊断与优化技术
下一篇:捷联式旋转导向钻井底部钻具组合动态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