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渗吸实验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表面活性剂渗吸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技术关键 | 第14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渗流规律研究 | 第16-31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概况 | 第16页 |
2.2 研究区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 第16-26页 |
2.2.1 裂缝特征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储层基质特征研究 | 第18-25页 |
2.2.3 储层温度与流体特征 | 第25-26页 |
2.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模式研究 | 第26-30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2.3.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2.3.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7-28页 |
2.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筛选及自发渗吸效果评价 | 第31-48页 |
3.1 不同性能表面活性剂评价筛选 | 第31-36页 |
3.1.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31页 |
3.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31-33页 |
3.1.3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2 不同性能表面活性剂自发渗吸实验规律 | 第36-39页 |
3.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36页 |
3.2.2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3.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3 表面活性剂对长6砂岩样品渗吸影响规律 | 第39-47页 |
3.3.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39页 |
3.3.2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 第39-41页 |
3.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规律研究 | 第48-58页 |
4.1 水驱速度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4.1.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48页 |
4.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48-49页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2 基质渗透率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51页 |
4.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51-52页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3 裂缝开度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 | 第53-57页 |
4.3.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53页 |
4.3.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53-54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裂缝性岩心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的微观特征 | 第58-67页 |
5.1 核磁共振的理论基础 | 第58-59页 |
5.1.1 核磁共振测试的原理 | 第58-59页 |
5.1.2 孔喉半径与弛豫时间的转换方法 | 第59页 |
5.2 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的核磁共振测试方法 | 第59-61页 |
5.3 微观孔隙结构下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特征 | 第61-65页 |
5.3.1 C、n值计算及渗吸-驱油可动下限研究 | 第61-63页 |
5.3.2 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的微观动用特征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分析 | 第67-75页 |
6.1 表面活性剂扩散驱油机理 | 第67-71页 |
6.1.1 扩散驱油机制的物理模型 | 第67页 |
6.1.2 毛管中油滴的受力分析 | 第67-69页 |
6.1.3 表面活性剂扩散的时差性 | 第69-70页 |
6.1.4 扩散驱油机制的机理分析 | 第70-71页 |
6.2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改变微观驱油机理 | 第71-73页 |
6.2.1 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机理 | 第71-72页 |
6.2.2 表面活性剂润湿改变驱油分析 | 第72-73页 |
6.3 表面活性剂减弱毛管末端效应微观机理 | 第73-74页 |
6.3.1 毛管末端效应产生机制 | 第73页 |
6.3.2 表面活性剂减弱毛管末端效应的微观机理 | 第73-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