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功图预测产液量和动液面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抽油机平衡状况诊断及调整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预测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实时监控参数的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研究 | 第19-44页 |
2.1 地面功图预测实时产液量理论方法 | 第19-24页 |
2.1.1 蒸汽吞吐井阻尼系数计算模型 | 第20-23页 |
2.1.2 有效柱塞冲程计算模型 | 第23-24页 |
2.2 地面功图预测实时井底流压理论方法 | 第24-27页 |
2.2.1 地面功图预测实时动液面模型 | 第24-26页 |
2.2.2 实时井底流压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2.3 实时井底温度计算模型 | 第27-31页 |
2.3.1 井筒温度计算模型 | 第27-28页 |
2.3.2 井筒传热系数的计算 | 第28-30页 |
2.3.3 实时井底温度计算 | 第30-31页 |
2.4 实时井底含水率计算模型 | 第31页 |
2.5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修正模型 | 第31-32页 |
2.6 计算与分析 | 第32-43页 |
2.6.1 油井基础参数 | 第32-36页 |
2.6.2 基于地面功图预测实时产液量计算分析 | 第36页 |
2.6.3 基于地面功图预测实时动液面计算分析 | 第36-37页 |
2.6.4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产能关系计算分析 | 第37-40页 |
2.6.5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井底温度计算分析 | 第40-41页 |
2.6.6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井底含水率计算分析 | 第41-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实时电功率曲线的抽油机平衡分析与调整 | 第44-57页 |
3.1 平衡度计算模型 | 第44页 |
3.2 基于实时电功率曲线的抽油机平衡调整模型 | 第44-49页 |
3.3 计算与分析 | 第49-56页 |
3.3.1 井例计算与分析 | 第49-56页 |
3.3.2 计算精度分析 | 第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实时示功图的抽油杆柱安全性分析与预警 | 第57-77页 |
4.1 基于示功图的粘滞力计算与井筒流体粘度模型的修正 | 第57-59页 |
4.1.1 井筒流体粘温关系计算模型 | 第57页 |
4.1.2 基于功图的井筒流体粘温关系模型修正思路和步骤 | 第57-59页 |
4.2 抽油杆柱受力分布计算与预警模型 | 第59-61页 |
4.2.1 抽油杆柱受力分布计算模型 | 第59页 |
4.2.2 基于修正古德曼图法的预警模型 | 第59-61页 |
4.3 计算与分析 | 第61-76页 |
4.3.1 井筒流体实验粘度数据处理 | 第61-70页 |
4.3.2 井筒流体粘度模型修正计算 | 第70-74页 |
4.3.3 抽油杆安全性分析与预警计算 | 第74-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基于实时示功图的抽油泵工况分析与预警 | 第77-83页 |
5.1 基于实时示功图的泵效及泵效影响因素计算模型 | 第77-78页 |
5.2 泵效预警界限研究 | 第78页 |
5.3 计算与分析 | 第78-82页 |
5.3.1 基于实时示功图的泵效及泵效影响因素计算 | 第79页 |
5.3.2 泵效预警计算 | 第79-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基于实时监控参数的蒸汽吞吐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优化调整 | 第83-89页 |
6.1 抽油机井生产系统组成及节点系统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6.2 蒸汽吞吐抽油机井生产参数优化调整模型 | 第84-86页 |
6.3 计算与分析 | 第86-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蒸汽吞吐抽油机井实时工况诊断与优化”软件开发 | 第89-96页 |
7.1 软件设计 | 第89-91页 |
7.1.1 软件基础信息简介 | 第89-90页 |
7.1.2 软件功能分析 | 第90-91页 |
7.2 软件使用界面 | 第91-95页 |
7.2.1 基础数据模块 | 第91-92页 |
7.2.2 流入动态计算模块 | 第92-93页 |
7.2.3 平衡分析与调整计算模块 | 第93页 |
7.2.4 安全性分析与预警计算模块 | 第93-94页 |
7.2.5 泵效分析与预警计算模块 | 第94页 |
7.2.6 生产参数优化调整计算模块 | 第94-95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