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钻井机械设备论文

捷联式旋转导向钻井底部钻具组合动态应力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钻井系统底部钻具组合的构成和受力分析第10-14页
        1.1.1 钻具组合的组成和作用第10-11页
        1.1.2 底部钻具组合受力分析第11-14页
    1.2 捷联式旋转导向钻井底部钻具组合构成与导向原理第14-16页
    1.3 钻柱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1 国外钻柱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2 国内钻柱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第21-23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4.2 研究思路第22-23页
第二章 钻具组合载荷分析与模型验证第23-40页
    2.1 捷联式底部钻具组合动力学计算模型第23-24页
        2.1.1 几何模型第23页
        2.1.2 物理模型第23-24页
    2.2 捷联式底部钻具组合载荷函数模型分析第24-29页
        2.2.1 接触碰撞载荷模型第24-25页
        2.2.2 推靠激励载荷模型第25-28页
        2.2.3 钻头激励载荷第28页
        2.2.4 偏心质量激励载荷第28页
        2.2.5 钻井液阻尼效应第28-29页
    2.3 数值计算方法第29-31页
    2.4 模型验证第31-38页
        2.4.1 跌落碰撞验证第32-33页
        2.4.2 简谐振动井筒约束验证第33-35页
        2.4.3 钻柱井筒内碰撞应力验证第35-38页
    2.5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钻柱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第40-51页
    3.1 初始构型计算第40-45页
        3.1.1 建立模型及结果分析第41-44页
        3.1.2 钻柱尺寸的影响第44-45页
        3.1.3 钻柱长度的影响第45页
        3.1.4 钻压的影响第45页
    3.2 推靠激励载荷研究第45-48页
        3.2.1 接触碰撞载荷计算流程第46页
        3.2.2 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3.2.3 结果分析第47-48页
    3.3 钻柱动应力计算方法第48-49页
    3.4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钻具组合动应力分析第51-72页
    4.1 钻柱动应力影响因素研究第51-54页
        4.1.1 计算条件第51-52页
        4.1.2 钻压对钻柱动应力的影响第52页
        4.1.3 转速对钻柱动应力的影响第52-53页
        4.1.4 钻柱尺寸对钻柱动应力的影响第53-54页
        4.1.5 长度对钻柱动应力的影响第54页
    4.2 底部钻具组合动应力计算分析第54-66页
        4.2.1 典型钻具组合动力学分析第54-59页
        4.2.2 不同钻压条件下的动应力第59-61页
        4.2.3 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动应力第61-63页
        4.2.4 扶正器对动应力的影响第63-66页
    4.3 钻具组合建模插件第66-70页
        4.3.1 ABAQUS二次开发方法第66页
        4.3.2 二次开发在ABAQUS中的实现第66-69页
        4.3.3 钻具组合建模插件的安装与使用第69-70页
    4.4 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局部共振条件下钻具组合动力学分析第72-91页
    5.1 钻具组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第72-77页
        5.1.1 计算模型第72-73页
        5.1.2 振动特性分析第73-77页
    5.2 钻柱横向振动谐响应分析第77-79页
    5.3 局部共振条件下的钻具组合动力学分析第79-89页
        5.3.1 典型局部共振条件下的钻具组合动力学分析第79-84页
        5.3.2 钻压的影响第84-86页
        5.3.3 共振频率的影响第86-88页
        5.3.4 转速的影响第88-89页
    5.4 小结第89-91页
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LD油田井间连通性分析及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