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二)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三)比较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一)营商环境 | 第15页 |
(二)营商环境评价 | 第15-16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一)公共治理理论 | 第16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沈阳市政府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8-27页 |
一、沈阳市政府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 第18-20页 |
(一)基本举措 | 第18-19页 |
(二)取得的成效 | 第19-20页 |
二、沈阳市政府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7页 |
(一)思想不够解放,思想观念保守滞后 | 第20-21页 |
(二)营商环境政策仍需完善,政策落地有待加强 | 第21-22页 |
(三)营商法治氛围不足,法治化建设不够完善 | 第22-23页 |
(四)人才流失严重,引进与留住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尚未成熟 | 第23-24页 |
(五)政商关系未理顺,存在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极化现象 | 第24-25页 |
(六)营商环境建设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及时客观地优化营商环境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借鉴 | 第27-30页 |
一、国外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及经验 | 第27-28页 |
(一)新西兰优质的资源配置 | 第27页 |
(二)新加坡完善的便企服务 | 第27页 |
(三)丹麦有效的监管体系 | 第27页 |
(四)韩国自由化的投资政策 | 第27-28页 |
二、国内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及经验 | 第28-30页 |
(一)香港国际化的视野及完备的制度体系 | 第28页 |
(二)北京优化“双创”环境 | 第28页 |
(三)杭州市简化审批流程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加强和改善沈阳市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30-37页 |
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正确树立营商环境建设理念 | 第30页 |
(一)正确树立营商环境建设理念 | 第30页 |
(二)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强化服务意识 | 第30页 |
(三)转变创新创业理念,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 第30页 |
二、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推动政策有效落地 | 第30-31页 |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 第30-31页 |
(二)科学完善政策,强化政策配套建设 | 第31页 |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使营商环境政策落地生根 | 第31页 |
三、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 第31-33页 |
(一)加强法治宣传,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 | 第31-32页 |
(二)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打造法治政府 | 第32页 |
(三)深化商事制度和社会信用改革,建设信用沈阳 | 第32页 |
(四)营造健康有序的法律服务市场环境,拓宽商事纠纷解决渠道 | 第32-33页 |
四、实施人力资源战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 第33-34页 |
(一)大力培育高端紧缺人才 | 第33页 |
(二)完善人才政策,招揽优秀人才 | 第33页 |
(三)把握沈阳功能定位,留住特殊人才 | 第33-34页 |
五、畅通信息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 第34-35页 |
(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 第34页 |
(二)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政商之间的信息沟通 | 第34页 |
(三)以信息公开提高政商关系的透明程度 | 第34-35页 |
六、构建科学营商环境建设和评价机制 | 第35-37页 |
(一)实现营商环境建设的协同治理 | 第35页 |
(二)构建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页 |
(三)运用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价方法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