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磁场对昆虫的影响 | 第12-16页 |
1.1 磁场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生物磁感受的理论模型 | 第14-15页 |
1.3 磁场对昆虫的磁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 迁飞性昆虫迁飞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6-22页 |
2.1 迁飞性昆虫翅型分化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2.2 迁飞性昆虫趋光性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3 迁飞性昆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3. 昆虫趋光性和飞行能力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22-24页 |
3.1 昆虫趋光性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22-23页 |
3.2 昆虫飞行能力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23-24页 |
4. 磁场变化对迁飞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4.1 磁场变化对趋光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4.2 磁场变化对飞行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5 本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5.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5.2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5.3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近零磁场对两种稻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 第28-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29页 |
1.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1.3 近零磁场发生装置的建立 | 第30-31页 |
1.4 两种飞虱在近零磁场中的暴露实验 | 第31页 |
1.5 两种飞虱卵期的测定 | 第31页 |
1.6 两种飞虱若虫历期的测定 | 第31-32页 |
1.7 两种飞虱成虫寿命的测定 | 第32页 |
1.8 两种飞虱产卵量的测定 | 第32页 |
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2.1 NZMF对两种飞虱卵期发育的影响 | 第33-35页 |
2.2 NZMF对两种飞虱若虫历期的影响 | 第35页 |
2.3 NZMF对两种飞虱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35-37页 |
2.4 NZMF对两种飞虱产卵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近零磁场对两种稻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 | 第40-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第41页 |
1.3 近零磁场发生装置的建立 | 第41页 |
1.4 两种飞虱在NZMF中的暴露实验 | 第41页 |
1.5 两种飞虱成虫翅型分化比例测定 | 第41页 |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2.1 NZMF对白背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 NZMF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近零磁场对两种稻飞虱趋光行为和飞行能力的影响 | 第46-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1.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第47页 |
1.3 近零磁场发生装置的建立 | 第47页 |
1.4 两种飞虱在NZMF中的暴露实验 | 第47页 |
1.5 趋光性实验装置的建立 | 第47-48页 |
1.6 两种飞虱长翅成虫趋光性的测定 | 第48-49页 |
1.7 两种飞虱飞行能力的测定 | 第49-50页 |
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2页 |
2.1 NZMF对白背飞虱长翅成虫趋光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2.2 NZMF对褐飞虱长翅成虫趋光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2.3 NZMF对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 第57-59页 |
2.4 NZMF对褐飞虱长翅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 第59-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1. 结论 | 第64-65页 |
1.1 两种飞虱的生长发育变化 | 第64页 |
1.2 两种飞虱的翅型变化 | 第64页 |
1.3 两种飞虱的趋光行为和飞行行为变化 | 第64-65页 |
2. 论文创新点 | 第65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