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中与咯菌腈作用机理相关基因BcSln1和BcSho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符号及缩略说明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36页
    1 灰霉病及防治研究现状第12-19页
        1.1 灰葡萄孢菌概况第12-13页
        1.2 灰葡萄孢菌生活史及病害循环第13-14页
        1.3 发病因素第14页
        1.4 灰霉病防治研究现状第14-19页
            1.4.1 抗病育种防治现状第14页
            1.4.2 生物防治现状第14-16页
            1.4.3 农业防治现状第16页
            1.4.4 化学防治现状第16-19页
    2 苯基吡咯类杀菌剂研究现状第19-21页
        2.1 拌种咯简介第19页
        2.2 咯菌腈及其研究进展第19-21页
            2.2.1 咯菌腈的理化性质第19-20页
            2.2.2 咯菌腈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3 HOG途径关键元件Sln1和Sho1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3.1 组氨酸磷酸转移激酶(Ⅵ型)Sln1研究进展第21-22页
        3.2 细胞膜感应蛋白Sho1研究进展第22页
    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6页
第二章 灰葡萄孢菌细胞膜感应蛋白BcSho1生物学功能研究第36-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5页
        1.1 供试菌株及质粒第37页
        1.2 供试试剂及培养基第37-38页
        1.3 DNA和RNA的提取第38页
        1.4 灰葡萄孢菌BcSho1基因序列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第38-39页
        1.5 BcSho1基因敲除及GFP回复标记第39-42页
            1.5.1 BcSho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39-40页
            1.5.2 BcSho1基因GFP回复标记载体构建第40-41页
            1.5.3 灰葡萄孢菌原生质体转化第41页
            1.5.4 敲除突变体的验证第41页
            1.5.5 回复突变体的验证第41-42页
        1.6 BcSho1基因敲除突变体表型测定第42-45页
            1.6.1 突变体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测定第42-43页
            1.6.2 突变体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测定第43页
            1.6.3 致病力测定第43页
            1.6.4 产菌核能力测定第43页
            1.6.5 基因敲除突变体对不同温度敏感性测定第43-44页
            1.6.6 突变体对不同环境胁迫因子敏感性测定第44页
            1.6.7 突变体菌丝生长量对碱性环境敏感性测定第44页
            1.6.8 突变体菌丝甘油含量测定第44页
            1.6.9 突变体对不同氮源敏感性测定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2.1 灰葡萄孢菌中BcSho1基因序列鉴定与分析第45-47页
        2.2 灰葡萄孢菌BcSho1基因敲除突变体和BcSho1基因去掉跨膜区回复突变体的生物学特征第47-54页
            2.2.1 BcSho1基因敲除突变体获得第47-48页
            2.2.2 BcSho1基因敲除及回复突变体形态第48-49页
            2.2.3 BcSho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对咯菌腈抗药性相关第49页
            2.2.4 BcSho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对腐霉利敏感性相关第49-50页
            2.2.5 BcSho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对草莓叶和苹果的致病性无关第50页
            2.2.6 BcSho1基因调控菌体对不同环境胁迫因子的敏感性第50-51页
            2.2.7 BcSho1基因调控灰葡萄孢菌对碱性环境忍耐力第51页
            2.2.8 BcSho1基因与菌丝甘油合成相关第51-52页
            2.2.9 BcSho1基因与菌体温度敏感性相关第52-53页
            2.2.10 BcSho1基因与菌体对不同氮源的利用能力相关第53页
            2.2.11 灰葡萄孢菌BcSho1基因GFP标记定位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三章 灰葡萄孢菌BcSln1生物学功能及与BcSho1协同作用研究第58-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4页
        1.1 供试菌株及质粒第58-59页
        1.2 供试药剂培养基第59页
        1.3 DNA和RNA的提取第59页
        1.4 灰葡萄孢菌BcSln1基因序列分析第59-60页
        1.5 灰葡萄孢菌BcSln1基因敲除第60-61页
            1.5.1 BcSln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60-61页
            1.5.2 BcSln1敲除突变体的验证第61页
        1.6 灰葡萄孢菌BcSln1和BcSho1基因双敲除第61-64页
            1.6.1 BcSho1双敲除载体的构建第61-62页
            1.6.2 BcSln1和BcSho1双敲除突变体的验证第62-64页
        1.7 BcSln1基因敲除突变体、BcSln1和BcSho1双敲除体表型测定第64页
            1.7.1 BcSln1敲除突变体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测定第64页
            1.7.2 BcSln1敲除突变体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测定第64页
            1.7.3 致病力测定第64页
            1.7.4 产菌核能力测定第64页
            1.7.5 基因敲除突变体对不同温度敏感性测定第64页
            1.7.6 突变体对不同环境胁迫因子敏感性测定第64页
            1.7.7 突变体菌丝生长量对不同pH敏感性测定第64页
            1.7.8 突变体菌丝甘油含量测定第64页
            1.7.9 突变体对不同氮源敏感性测定第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75页
        2.1 灰葡萄孢菌中BcSln1基因序列鉴定与分析第64-66页
        2.2 灰葡萄孢菌BcSln1基因敲除突变体及BcSln1和BcSho1基因双敲除的生物学特征第66-75页
            2.2.1 BcSln1基因敲除突变体获得第66-67页
            2.2.2 BcSln1和BcSho1双基因敲除突变体获得第67-68页
            2.2.3 BcSln1基因敲除及BcSln1和BcSho1双敲除突变体形态第68-69页
            2.2.4 BcSln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对咯菌腈敏感性相关第69页
            2.2.5 BcSln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对腐霉利敏感性无关第69-70页
            2.2.6 BcSln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菌核的形成相关第70-71页
            2.2.7 BcSln1基因与灰葡萄孢菌对草莓叶和苹果的致病性无关第71页
            2.2.8 BcSln1基因调控菌体对不同环境胁迫因子的敏感性第71-72页
            2.2.9 BcSln1基因影响灰葡萄孢菌对碱性环境忍耐力第72-73页
            2.2.10 BcSln1基因与菌丝甘油合成相关第73-74页
            2.2.11 BcSln1基因与菌体温度敏感性无关第74页
            2.2.12 BcSln1基因与菌体对不同氮源利用能力相关第74-75页
    3 讨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全文小结第78-80页
附录第80-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零磁场对两种稻飞虱生长发育、趋光与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靶标突变在灰飞虱对乙虫腈抗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