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概述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14-15页 |
一、我国规定 | 第14-15页 |
二、国外规定 | 第15页 |
第二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犯罪构成刍议 | 第15-28页 |
一、本罪行为对象“有影响力的人”范围的认定 | 第15-21页 |
二、本罪犯罪目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 | 第21-25页 |
三、行贿方式“给予”和行贿内容“财物”的认定 | 第25-26页 |
四、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追诉数额的认定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犯罪形态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既遂形态 | 第28-29页 |
一、本罪既遂标志的争议 | 第28-29页 |
二、本罪既遂标志之我见 | 第29页 |
第二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预备形态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未遂形态 | 第30-31页 |
一、本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 第30页 |
二、本罪未遂形态的几种情形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中止形态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罪数问题 | 第33-38页 |
第一节 本罪的连续犯问题 | 第33-34页 |
一、本罪连续犯的特征 | 第33-34页 |
二、本罪连续犯的处罚 | 第34页 |
第二节 本罪的徐行犯问题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本罪的牵连犯问题 | 第35-36页 |
一、本罪牵连犯的特征 | 第35页 |
二、本罪牵连犯的处罚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本罪的想象竞合犯问题 | 第36-38页 |
一、本罪想象竞合犯的特征 | 第36-37页 |
二、本罪想象竞合犯的处罚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行为的认定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38-40页 |
一、本罪与正当借贷的区别 | 第38页 |
二、本罪与正当支付报酬的区别 | 第38-39页 |
三、本罪与合法馈赠的区别 | 第39-40页 |
四、本罪与情感投资的关系 | 第40页 |
第二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行贿罪的辨析 | 第40-42页 |
一、本罪与行贿罪的不同罪状 | 第40-41页 |
二、本罪与行贿罪的司法适用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关系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