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水稻OsVDAC5与OsV5IPs相互作用的验证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VDACs的生物学特征第11-18页
        1.1.1 VDACs的序列和结构第11-12页
        1.1.2 VDACs的亚细胞定位第12-13页
        1.1.3 VDACs的功能第13-16页
            1.1.3.1 VDACs参与物质的运输和代谢第13-14页
            1.1.3.2 VDACs参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第14-15页
            1.1.3.3 VDACs参与非生物胁迫第15-16页
        1.1.4 VDACs互作蛋白的相关研究第16页
        1.1.5 OsVDACs及其互作蛋白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第18-19页
        1.2.1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18页
        1.2.2 免疫共沉淀技术第18-19页
        1.2.3 GST pull-down技术第19页
        1.2.4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第19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酵母双杂交验证OsVDAC5与OsV5IP1-7的互作第21-36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第21-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23页
        2.1.3 实验设备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2页
        2.2.1 pPR3-N-OsV5IP1-7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3-30页
        2.2.2 OsVDAC5(1-75aa)与OsV5IP1-7互作的验证第30-32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2.3.1 水稻YTB叶片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32页
        2.3.2 pPR3-N-OsV5IP1-7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2-34页
        2.3.3 OsVDAC5(1-75aa)与OsV5IP1-7互作的验证第34-35页
    2.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GST pull-down验证OsVDAC5与OsV5IP1-2的互作第36-60页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第36-39页
        3.1.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3.1.2 实验试剂第37-39页
        3.1.3 实验设备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8页
        3.2.1 含GST标签的OsVDAC5(1-75aa)与含His标签的OsV5IP1-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4页
        3.2.2GST-OsVDAC5(1-75aa)、His-OsV5IP1(1-239aa)、His-OsV5IP1(240-364aa)、His-OsV5IP2(1-90aa)和His-OsV5IP2(91-210aa)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4-47页
        3.2.3 GST pull-down验证GST-OsVDAC5(1-75aa)融合蛋白与His-OsV5IP1(1-239aa)、His-OsV5IP2(1-90aa)和His-OsV5IP2(91-210aa)融合蛋白的相互作用第47-48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9页
        3.3.1 OsV5IP1和OsV5IP2的序列分析第48页
        3.3.2 pGEX-4T1OsVDAC5(1-75a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8-49页
        3.3.3 pET-32a-OsV5IP1(1-239aa)/-OsV5IP1(240-364a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50页
        3.3.4 pET-32a-OsV5IP2(1-90aa)/-OsV5IP2(91-210a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51页
        3.3.5 GST-OsVDAC5(1-75aa)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第51-53页
        3.3.6 His-OsV5IP1(1-239aa)/-OsV5IP1(240-364aa)融合蛋白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第53-56页
        3.3.7 His-OsV5IP2(1-90aa)/-OsV5IP1(91-210aa)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第56-57页
        3.3.8 GST-OsVDAC5(1-75aa)与His-OsV5IP1(1-239aa)相互作用验证第57页
        3.3.9 GST-OsVDAC5(1-75aa)与His-OsV5IP2(1-90aa)相互作用验证第57-58页
        3.3.10 GST-OsVDAC5(1-75aa)与His-OsV5IP2(91-210aa)相互作用验证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BiFC验证OsVDAC5与OsV5IP1-2的互作第60-68页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第60-62页
        4.1.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1.2 实验试剂第61-62页
        4.1.3 实验设备第62页
    4.2 实验方法第62-65页
        4.2.1 烟草培养第62页
        4.2.2 BiFC相关引物设计第62-63页
        4.2.3 目的片段的获得第63页
        4.2.4 Gateway入门载体的构建第63页
        4.2.5 pSPYN(C)E-OsVDAC5(1-75aa)/-OsV5IP1/-OsV5IP2载体的构建第63-64页
        4.2.6 BiFC验证OsVDAC5(1-75aa)与OsV5IP1和OsV5IP2的互作第64-65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67页
        4.3.1 pDONR207-OsVDAC5(1-75aa)/-OsV5IP1/-OsV5IP2载体的构建第65页
        4.3.2 pSPYN(C)E-OsVDAC5(1-75aa)/-OsV5IP1/-OsV5IP2载体的构建第65-66页
        4.3.3 BiFC验证OsVDAC5(1-75aa)与OsV5IP1的互作第66-67页
        4.3.4 BiFC验证OsVDAC5(1-75aa)与OsV5IP2的互作第67页
    4.4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13噬菌体表面展示用于铁离子检测及对HIV-1 P24蛋白的检测
下一篇:产紫杉醇内生菌的筛选及紫杉醇合成候选基因的克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