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nm工艺低漏电SRAM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低漏电SRAM设计基础 | 第15-29页 |
2.1 SRAM中的泄漏电流 | 第15-19页 |
2.1.1 泄漏电流及其产生机制 | 第15-18页 |
2.1.2 SRAM中的漏电 | 第18-19页 |
2.2 降低SRAM泄漏电流的方法 | 第19-28页 |
2.2.1 电压调节 | 第19-21页 |
2.2.2 降低SRAM的数据保持电压 | 第21-26页 |
2.2.3 晶体管串联 | 第26-27页 |
2.2.4 阈值电压调节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低漏电SRAM电路设计 | 第29-51页 |
3.1 低漏电SRAM电路方案设计 | 第29-35页 |
3.1.1 电压域划分 | 第29-30页 |
3.1.2 SRAM单元泄漏电流分析 | 第30-33页 |
3.1.3 低漏电SRAM整体方案 | 第33-35页 |
3.2 常规电路模块设计 | 第35-40页 |
3.2.1 存储阵列 | 第35-36页 |
3.2.2 时序控制电路 | 第36-37页 |
3.2.3 译码器与行列选择电路 | 第37-38页 |
3.2.4 列MUX | 第38页 |
3.2.5 灵敏度放大器 | 第38-40页 |
3.2.6 输入与输出电路 | 第40页 |
3.3 低漏电控制电路设计 | 第40-47页 |
3.3.1 字线隔离与位线浮空设计 | 第41页 |
3.3.2 门控电源设计 | 第41-44页 |
3.3.3 DRV控制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3.4 低漏电SRAM的版图设计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低漏电SRAM测试电路设计 | 第51-63页 |
4.1 BIST测试原理 | 第51-53页 |
4.1.1 BIST基本框架 | 第51-52页 |
4.1.2 测试算法 | 第52-53页 |
4.2 基于March C+算法的BIST | 第53-56页 |
4.2.1 March C+算法原理 | 第53-54页 |
4.2.2 BIST电路RTL代码生成 | 第54-56页 |
4.3 低漏电SRAM与BIST电路后端实现 | 第56-61页 |
4.3.1 逻辑综合与布局布线 | 第56-60页 |
4.3.2 静态时序分析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5.1 仿真与分析 | 第63-67页 |
5.1.1 功能仿真 | 第63-64页 |
5.1.2 低漏电仿真 | 第64-67页 |
5.1.3 BIST电路仿真 | 第67页 |
5.2 芯片测试 | 第67-70页 |
5.3 设计指标与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