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概况 | 第11-14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3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危害性和资源性 | 第13-14页 |
1.3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工艺和进展 | 第14-17页 |
1.3.1 无机酸浸工艺 | 第14页 |
1.3.2 有机酸浸工艺 | 第14-15页 |
1.3.3 化学沉积工艺 | 第15页 |
1.3.4 生物浸出工艺 | 第15页 |
1.3.5 机械分离工艺 | 第15-16页 |
1.3.6 热处理工艺 | 第16页 |
1.3.7 溶解工艺 | 第16页 |
1.3.8 机械化学回收工艺 | 第16-17页 |
1.4 机械化学技术的基本概况 | 第17-19页 |
1.4.1 机械化学法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1.4.2 机械化学法的基本特征 | 第18页 |
1.4.3 机械化学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样品的表征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23-25页 |
2.3.1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过程 | 第23页 |
2.3.2 原始样品的机械化学处理过程 | 第23-24页 |
2.3.3 机械化学处理样品后的浸出过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机械活化强化酸浸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研究 | 第25-43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实验材料、过程和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25-26页 |
3.2.3 检测方法 | 第26页 |
3.3 机械活化后金属浸出效应评估实验 | 第26-27页 |
3.4 机械活化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27-34页 |
3.4.1 球磨时间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2 球磨转速的影响 | 第29-32页 |
3.4.3 球料比的影响 | 第32-34页 |
3.5 酸浸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1 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34页 |
3.5.2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 | 第34页 |
3.5.3 固液比的影响 | 第34-36页 |
3.6 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36-40页 |
3.7 预处理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酸锂活性材料的浸出实验 | 第40-4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机械还原强化酸浸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研究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材料、过程和检测方法 | 第43-4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4.2.3 检测方法 | 第44页 |
4.3 机械还原后金属浸出效应评估实验 | 第44-45页 |
4.4 机械球磨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5-50页 |
4.4.1 球磨时间的影响 | 第45-48页 |
4.4.2 球磨转速的影响 | 第48-50页 |
4.5 酸浸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50-53页 |
4.5.1 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2 固液比的影响 | 第51-53页 |
4.6 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53-56页 |
4.7 预处理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酸锂活性材料的浸出实验 | 第56-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