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热工理论论文--建筑热工计算论文

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沈阳建筑大学能耗监管系统硬件建设第18-44页
    2.1 能耗监管平台的建设第18-24页
    2.2 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第24-38页
        2.2.1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第25-32页
        2.2.2 数据采集监测点的设置第32-37页
        2.2.3 计量表具、网关的设置第37页
        2.2.4 数据采集系统布线方式第37-38页
        2.2.5 数据采集系统分析第38页
    2.3 建筑能耗数据传输系统第38-41页
        2.3.1 系统链接方式第38-39页
        2.3.2 数据传输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三章 沈阳建筑大学能耗监管系统软件建设第44-54页
    3.1 能耗监测第44-47页
        3.1.1 水、电表集抄第45-46页
        3.1.2 水、电表情况第46-47页
    3.2 能耗公示第47-49页
        3.2.1 校园总体能耗第47-48页
        3.2.2 分类能耗公示第48-49页
        3.2.3 分项电耗公示第49页
        3.2.4 分类能耗排序第49页
    3.3 能耗查询第49-51页
        3.3.1 基础查询第50页
        3.3.2 用电、用水、用气对比第50-51页
    3.4 能耗报表第51页
        3.4.1 楼栋日、月、年报表第51页
        3.4.2 部门日、月、年报表第51页
    3.5 节能分析第51-53页
        3.5.1 部门定额管理第51-52页
        3.5.2 建筑标杆管理第52页
        3.5.3 损耗分析第52页
        3.5.4 告警分析第52-53页
        3.5.5 能耗汇总第53页
    3.6 审计报告第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能耗信息管理系统第54-76页
    4.1 系统功能模块第54-64页
        4.1.1 建筑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第56-57页
        4.1.2 建筑公共设备管理模块第57-59页
        4.1.3 建筑房间设备管理模块第59-60页
        4.1.4 电表配置信息管理模块第60-62页
        4.1.5 水表配置信息管理模块第62-63页
        4.1.6 数据传输参数管理模块第63-64页
    4.2 沈阳建筑大学数据编码第64-72页
        4.2.1 导则数据编码方法第65-69页
        4.2.2 导则扩展数据编码方法第69-72页
    4.3 沈阳建筑大学能耗监测平台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确定第72-75页
        4.3.1 采集器配置方案确定第72-74页
        4.3.2 电表采集点配置方案确定第74页
        4.3.3 水表采集点配置方案确定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沈阳建筑大学节能运行分析第76-100页
    5.1 采暖方式的节能措施第76-88页
        5.1.1 传统供暖方式存在的问题第77-78页
        5.1.2 水源热泵供暖方式第78-81页
        5.1.3 水源热泵供暖运行情况第81-86页
        5.1.4 水源热泵供暖方式与传统供暖方式的比较第86-88页
    5.2 教室照明方式的节能措施第88-97页
        5.2.1 智能型照明调控器的工作原理第88-92页
        5.2.2 教室照明回路应用智能型照明调控器的运行情况第92-97页
    5.3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0-102页
    6.1 总结第100页
    6.2 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学地理智慧课堂模式构建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下一篇:高中自然地理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