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2 节约型园林与城市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节约的内涵 | 第21页 |
2.1.2 节约型园林 | 第21页 |
2.1.3 城市公园 | 第21-22页 |
2.1.4 基于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城市公园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2.2 景观生态设计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循环经济学理论 | 第23-24页 |
3 南昌市公园节约型建设现状调查 | 第24-46页 |
3.1 研究对象概况 | 第24-26页 |
3.1.1 地理环境 | 第24页 |
3.1.2 经济概况 | 第24页 |
3.1.3 自然资源 | 第24-25页 |
3.1.4 园林绿地概况 | 第25-26页 |
3.2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 第26-28页 |
3.2.1 调查对象选取 | 第26-27页 |
3.2.2 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3.2.3 调查内容 | 第28页 |
3.3 南昌市公园绿地现状调查 | 第28-45页 |
3.3.1 南昌市各公园概况 | 第28-30页 |
3.3.2 公园节约用水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0-34页 |
3.3.3 公园节约材料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3.3.4 公园节约能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3.3.5 公园节约土地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8-40页 |
3.3.6 公园节约养护管理措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40-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于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南昌市公园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 第46-67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6页 |
4.1.1 系统性 | 第46页 |
4.1.2 代表性 | 第46页 |
4.1.3 定量与定性结合 | 第46页 |
4.1.4 地域性 | 第46页 |
4.1.5 可操作性 | 第46页 |
4.2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 第46-48页 |
4.2.1 评价方法选用 | 第46-47页 |
4.2.2 层次分析法 | 第47页 |
4.2.3 基于AHP法体系建立的步骤 | 第47-48页 |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8-51页 |
4.3.1 指标筛选的方法 | 第48页 |
4.3.2 指标的初选 | 第48-51页 |
4.3.3 指标的确定 | 第51页 |
4.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2页 |
4.5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61页 |
4.5.1 层次分析法计算方法 | 第52-55页 |
4.5.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5-61页 |
4.6 指标测量与等级划分 | 第61-67页 |
4.6.1 指标性质判定与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4.6.2 指标说明与赋值 | 第62-66页 |
4.6.3 等级划分 | 第66-67页 |
5 实证研究——南昌市人民公园节约型园林建设评价 | 第67-76页 |
5.1 人民公园基本概况 | 第67-68页 |
5.2 对定性指标的量化 | 第68-69页 |
5.3 对定量指标的量化 | 第69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与提升对策 | 第69-76页 |
5.4.1 准则层A各因素评价分析与提升对策 | 第70-71页 |
5.4.2 指标层B各因子评价分析与提升对策 | 第71-76页 |
6 研究结论 | 第76-78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一 | 第82-84页 |
附录二 | 第84-90页 |
附录三 | 第90-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