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1页 |
1.2 单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塑性区分布分析 | 第12页 |
1.2.2 永久位移分析 | 第12页 |
1.3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行波效应输入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台网观测地震动空间随机场地研究 | 第13-14页 |
1.4 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研究 | 第14-18页 |
1.4.1 单点地震动合成方法研究 | 第14-16页 |
1.4.2 多点地震动合成方法研究 | 第16-18页 |
1.5 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18-19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地震动多点输入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2.1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通用的条分法 | 第20-21页 |
2.2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计算模型及计算工况 | 第22-30页 |
3.1 模型设定及参数选取 | 第22-23页 |
3.1.1 模型设定 | 第22页 |
3.1.2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22-23页 |
3.2 本构关系的选取及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求解 | 第23页 |
3.2.1 土体本构关系的选取 | 第23页 |
3.2.2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23页 |
3.3 基岩加速度时程合成参数的确定及结果 | 第23-26页 |
3.3.1 基岩加速度时程合成参数的确定 | 第24页 |
3.3.2 基岩加速度时程合成结果 | 第24-26页 |
3.4 计算工况 | 第26-30页 |
第四章 土质边坡地震反应分析 | 第30-44页 |
4.1 单、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 | 第30-39页 |
4.1.1 加速度地震反应分析 | 第32-35页 |
4.1.2 速度地震反应分析 | 第35-38页 |
4.1.3 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 第38-39页 |
4.2 单、多点输入应力变形分析 | 第39-43页 |
4.2.1 不同输入方式下应力分析 | 第39-41页 |
4.2.2 不同输入方式下土体塑性区分析 | 第41-42页 |
4.2.3 不同输入方式下安全系数比较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不同输入方式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探讨 | 第44-48页 |
5.1 坡高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44-46页 |
5.2 坡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总结 | 第48-49页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