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苜蓿秋眠性 | 第10-11页 |
1.1.1 苜蓿秋眠性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 MicroRNA研究及与秋眠的相关性 | 第11-15页 |
1.2.1 MicroRNA简介 | 第11-12页 |
1.2.2 MicroRNA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1.2.3 MicroRNA定量分析检测 | 第13页 |
1.2.4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3-14页 |
1.2.5 高通量测序技术实验流程和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第14页 |
1.2.6 MicroRNA的研究与秋眠性 | 第14-15页 |
1.3 苜蓿秋眠性与光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联系 | 第15-19页 |
1.4 苜蓿秋眠性与淀粉酶的关系 | 第19-20页 |
1.5 苜蓿秋眠性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试验一 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的sRNA高通量测序及秋眠相关差异microRNAs的筛选与鉴定 | 第22-49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3-29页 |
3.2.1 苜蓿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3.2.2 RNA检测 | 第24页 |
3.2.3 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 第24-27页 |
3.2.4 紫花苜蓿的sRNA高通量测序验证 | 第27-29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29-46页 |
3.3.1 紫花苜蓿高通量测序样本取样状态 | 第29-30页 |
3.3.2 紫花苜蓿高通量测序RNA样本凝胶电泳图 | 第30-31页 |
3.3.3 原始数据的处理与过滤 | 第31-32页 |
3.3.4 sRNA长度筛选 | 第32-33页 |
3.3.5 已知的miRNA分析 | 第33-38页 |
3.3.6 维恩图 | 第38-39页 |
3.3.7 miRNA靶基因预测 | 第39-40页 |
3.3.8 差异miRNA层次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3.3.9 差异miRNA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第42-43页 |
3.3.10 紫花苜蓿的sRNA高通量测序验证 | 第43-46页 |
3.4 讨论 | 第46-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4 试验二 光信号转导途径PHYA、PHYB、CRY2B、FHY1等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49-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2 试验结果 | 第51-58页 |
4.2.1 试验引物 | 第51-52页 |
4.2.2 试验扩增片段的RT-PCR检测 | 第52页 |
4.2.3 重组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结果 | 第52-53页 |
4.2.4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8-60页 |
5 试验三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alpha amylase、beta amylase酶活及其mRNA表达 | 第60-68页 |
5.1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alpha amylase、beta amylase酶活的测定 | 第60-62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5.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5.1.3 试验结果 | 第61-62页 |
5.2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alpha amylase、beta amylase mRNA的表达量 | 第62-65页 |
5.2.1 试验引物 | 第62-63页 |
5.2.2 重组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结果 | 第63-64页 |
5.2.3 试验结果 | 第64-65页 |
5.3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alpha amylase、beta amylase mRNA的表达量与酶活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66-68页 |
6 试验四 CRY2B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紫花苜蓿植株的转化 | 第68-88页 |
6.1 CRY2B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68-76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68-69页 |
6.1.2 试验方法 | 第69-73页 |
6.1.3 结果与分析 | 第73-76页 |
6.1.4 小结 | 第76页 |
6.2 农杆菌介导pCAMBIA3301-CRY2B转化苜蓿植株 | 第76-86页 |
6.3 讨论 | 第86-88页 |
7 试验五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IAA、GA_3、ZR、ABA含量的测定 | 第88-95页 |
7.1 试验材料 | 第88页 |
7.2 试验方法 | 第88-90页 |
7.2.1 试剂 | 第88页 |
7.2.2 操作步骤 | 第88-89页 |
7.2.3 仪器设备 | 第89页 |
7.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89-90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90-92页 |
7.3.1 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对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 | 第90页 |
7.3.2 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对IAA含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7.3.3 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对ZR含量的影响 | 第91页 |
7.3.4 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对GA_3含量的影响 | 第91-92页 |
7.4 讨论与小结 | 第92-95页 |
8 结论 | 第95页 |
创新点 | 第95页 |
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ABSTRACT | 第96-98页 |
附表 | 第9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