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辆制造工艺论文

电力机车车辆总装配工艺布局研究及仿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0-12页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二章 本课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4-23页
    2.1 工业工程理论在物料搬运优化的应用第14-15页
        2.1.1 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方法研究第14-15页
        2.1.2 分析工具介绍第15页
    2.2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定义第15页
    2.3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分类第15-16页
        2.3.1 第一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第16页
        2.3.2 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第16页
        2.3.3 第三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第16页
    2.4 装配线设计相关术语第16-19页
        2.4.1 工序、工序时间、总工作时间第16-17页
        2.4.2 工作台位、工作台位时间、生产节拍、瓶颈工位第17页
        2.4.3 工艺优先约束第17-18页
        2.4.4 装配线评价指标第18-19页
    2.5 粒子群算法第19-22页
        2.5.1 粒子群算法原理第19-20页
        2.5.2 粒子群算法流程第20-21页
        2.5.3 粒子群算法参数设计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旧厂区电力机车总装线工艺布局优化第23-32页
    3.1 电力机车总装车间布局的介绍第23-24页
    3.2 电力机车总装车间布局分析第24-30页
        3.2.1 电力机车总装车间当前工艺路线现状及物料配送路线第24-25页
        3.2.2 车间物料配送路线分析第25-30页
    3.3 电力机车总装车间布局改善建议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电力机车混流装配线设计第32-46页
    4.1 相关电力机车种类介绍第32页
    4.2 电力机车总装线生产节拍计算第32-33页
    4.3 电力机车总装线最小工作台位数的计算第33-34页
    4.4 电力机车总装线设计的评价指标第34-35页
    4.5 电力机车总装线问题数学模型第35页
    4.6 电力机车总装线设计第35-43页
        4.6.1 机械室模块的装配线设计第36-37页
        4.6.2 司机室模块的装配线设计第37-39页
        4.6.3 车下模块的装配线设计第39-41页
        4.6.4 车端模块的装配线设计第41-43页
    4.7 电力机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第43-45页
        4.7.1 工艺布局改善设计第43-44页
        4.7.2 工艺布局设计评价效果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电力机车总装配工艺布局仿真第46-55页
    5.1 Plant simulation 9软件概述第46-47页
        5.1.1 Plant simulation 9软件简介第46页
        5.1.2 Plant simulation 9软件特点第46-47页
    5.2 建立电力机车总装线仿真模型第47-54页
        5.2.1 建立总装线模型流程第47-48页
        5.2.2 电力机车总装线仿真模型第48-54页
    5.3 仿真模型分析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A 机械室工艺路线约束矩阵第58-60页
附录B 司机室工艺约束矩阵第60-62页
附录C 主要工序工时表第62-65页
附录D 粒子群算法代码第65-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扶手的稳健优化设计
下一篇:交变气动载荷作用下人体压力舒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