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论文的研宄内容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高新技术产业概述 | 第17-20页 |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 第17-18页 |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 第18-19页 |
·高新技术产业的效应 | 第19-20页 |
·投资环境 | 第20-24页 |
·投资环境的概念 | 第20-22页 |
·投资环境的作用 | 第22-24页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影响 | 第24-27页 |
第3章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基本状况 | 第27-31页 |
·自然环境 | 第27页 |
·基础设施环境 | 第27-28页 |
·经济环境 | 第28-29页 |
·金融环境 | 第29页 |
·政策法律环境 | 第29-30页 |
·技术环境 | 第30-31页 |
·人力资源环境 | 第31页 |
·产业环境 | 第31页 |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存在问题 | 第31-36页 |
·产业结构较雷同 | 第31-32页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32-33页 |
·融资难 | 第33页 |
·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 第33-34页 |
·高新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4-36页 |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1页 |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6-38页 |
·全面系统性原则 | 第36页 |
·动态性原则 | 第36-37页 |
·简洁性原则 | 第37页 |
·可度量性原则 | 第37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37页 |
·国际惯例原则 | 第37-38页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选用 | 第38页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第5章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 第41-56页 |
·江苏省与全国各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比较 | 第41-50页 |
·样本与数据的选择 | 第41页 |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41-44页 |
·因子分析过程 | 第44-50页 |
·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 第50-56页 |
·指标说明 | 第51页 |
·聚类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51-52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52-56页 |
第6章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优化对策 | 第56-68页 |
·降低区域间的产业同构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56-57页 |
·健全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环境 | 第57-63页 |
·构建专门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科技开发银行 | 第57页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57-59页 |
·大力发展风险资本投资 | 第59-61页 |
·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拓宽高技术产业融资渠道 | 第61-63页 |
·提高技术创新环境 | 第63-65页 |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 | 第63-64页 |
·建立高新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 | 第64-65页 |
·完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 第65-66页 |
·建立符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65页 |
·营造激励性的创新人才机制 | 第65页 |
·建立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机制 | 第65-66页 |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 第66-67页 |
·完善税收间接优惠政策 | 第66页 |
·调整财税政策优惠环节 | 第66-67页 |
·完善高新区行政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 第67-6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附表1 全国3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指标的数据 | 第74-77页 |
附表2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相关数据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