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4页 |
1.1.1 探究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 | 第11-12页 |
1.1.2 明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特点 | 第12页 |
1.1.3 追问有关体育伤害事故保障措施的缺失 | 第12-13页 |
1.1.4 透视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的自身风险 | 第13-14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我国体育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2 我国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2.2.1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 | 第18-22页 |
2.2.1.1 学校体育风险识别和评估 | 第19-20页 |
2.2.1.2 学校体育风险防范和应对 | 第20-21页 |
2.2.1.3 学校体育风险的责任归属和保障机制 | 第21-22页 |
2.2.2 体育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3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3.2.1 文献资料发 | 第25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25-26页 |
3.2.2.1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3.2.2.2 编制问卷 | 第25-26页 |
3.2.2.3 信效度检验 | 第26页 |
3.2.2.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6页 |
3.2.3 专家访谈法 | 第26-27页 |
3.2.4 逻辑推理法 | 第27页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72页 |
4.1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 | 第28-32页 |
4.1.1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防范”主题的思辨 | 第28页 |
4.1.2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 第28-29页 |
4.1.3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 | 第29-32页 |
4.2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背景 | 第32-34页 |
4.2.1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现状 | 第32-33页 |
4.2.2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经验 | 第33页 |
4.2.3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的学习与培训 | 第33页 |
4.2.4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4.2.5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管理评价 | 第34页 |
4.3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活动风险事件分析 | 第34-42页 |
4.3.1 体育教学活动学生风险事件分析 | 第35-37页 |
4.3.2 体育教学活动教师风险分析 | 第37-38页 |
4.3.3 体育教学活动学校风险分析 | 第38-40页 |
4.3.4 体育教学活动家庭风险分析 | 第40-41页 |
4.3.5 体育教学活动社会风险分析 | 第41-42页 |
4.4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42-64页 |
4.4.1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43-54页 |
4.4.1.1 不同年级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44-47页 |
4.4.1.2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47-49页 |
4.4.1.3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49-50页 |
4.4.1.4 有无培训学习经历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50-52页 |
4.4.1.5 有无伤害经历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52-53页 |
4.4.1.6 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4.2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识别和评估 | 第54-64页 |
4.4.2.1 不同年级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识别和评估 | 第57-58页 |
4.4.2.2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识别和评估 | 第58-59页 |
4.4.2.3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识别和评估 | 第59-60页 |
4.4.2.4 有无培训学习经历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识别和评估 | 第60-61页 |
4.4.2.5 有无伤害经历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识别和评估 | 第61-62页 |
4.4.2.6 风险致因识别和评估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4.5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防范与应对 | 第64-72页 |
4.5.1 体育教学活动项目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 第64-68页 |
4.5.1.1 着手安全防护和运动风险知识教育 | 第64-65页 |
4.5.1.2 重视并有效践行准备活动 | 第65页 |
4.5.1.3 体能训练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并行 | 第65-66页 |
4.5.1.4 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 | 第66页 |
4.5.1.5 强化与改进技术动作学练 | 第66-67页 |
4.5.1.6 加强医务监督以及严格要求运动装备和护具 | 第67页 |
4.5.1.7 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和生活习惯 | 第67-68页 |
4.5.2 体育教学活动风险致因的防范与应对 | 第68-72页 |
4.5.2.1 学生风险致因防范和应对 | 第68页 |
4.5.2.2 教师风险致因防范和应对 | 第68-69页 |
4.5.2.3 学校风险致因防范和应对 | 第69页 |
4.5.2.4 家庭风险致因防范和应对 | 第69-70页 |
4.5.2.5 社会风险致因防范和应对 | 第70-72页 |
5 结论建议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论文类 | 第74-77页 |
著作类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