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中国工会的工资溢价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1.3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关于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3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研究评述第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4-17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3 本文预期的主要观点第17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17-18页
    1.6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第18-20页
        1.6.1 本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1.6.2 本文难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工会的工资作用实践第20-29页
    2.1 工会的发展历史第20-21页
    2.2 工会的工资作用实践第21-27页
        2.2.1 国外工会工资作用实践第21-23页
        2.2.2 国内工会工资作用实践第23-27页
    2.3 工会工资作用的完善第27-29页
第三章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形成机制第29-39页
    3.1 工资溢价的来源第29-30页
        3.1.1 工会的工资溢价第29-30页
        3.1.2 劳动者异质性下的工资差异第30页
    3.2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形成机制第30-38页
        3.2.1 劳动力市场分割机制第30-32页
        3.2.2 人力资本决定机制第32-34页
        3.2.3 集体谈判机制第34-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实证分析第39-77页
    4.1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测度方法第39-45页
        4.1.1 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测度第39页
        4.1.2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第39-43页
        4.1.3 分位数回归第43-44页
        4.1.4 分位数分解第44-45页
    4.2 数据介绍第45-49页
        4.2.1 数据来源第45-47页
        4.2.2 变量选取第47-49页
    4.3 工会覆盖效应下的工资溢价效应分析第49-61页
        4.3.1 变量描述性统计第49-50页
        4.3.2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对企业选择偏误的纠正第50-56页
        4.3.3 工会覆盖效应下禀赋特征与工资关系的计量分析第56-59页
        4.3.4 工会覆盖效应下的工资差异分解第59-61页
    4.4 工会会员效应下的工资溢价效应分析第61-73页
        4.4.1 变量描述性统计第61-62页
        4.4.2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对入会选择偏误的纠正第62-68页
        4.4.3 工会会员效应下禀赋特征与工资关系的计量分析第68-72页
        4.4.4 工会会员效应下的工资差异分解第72-73页
    4.5 基于“积极会员”的进一步检验第73-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77-84页
    5.1 研究结论第77-80页
        5.1.1 工会覆盖效应及会员效应下工资溢价效应显著,特征变量作用明显第77-78页
        5.1.2 会员效应下工会的工资溢价效应高于覆盖效应下工会的工资溢价效应第78页
        5.1.3 工会覆盖效应和会员效应下工资溢价效应呈“粘地板现象”第78-79页
        5.1.4 会员效应下的工资溢价效应因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第79-80页
    5.2 政策建议第80-84页
        5.2.1 提高工会覆盖率和入会率第80-81页
        5.2.2 明确工会定位第81页
        5.2.3 强化工会的保障作用第81-82页
        5.2.4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第82页
        5.2.5 拓宽工会发展途径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91页
后记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登封市Z村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基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及提升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