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5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框架结构 | 第15页 |
(四)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理论工具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二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一)农村社会治理 | 第18-19页 |
1.治理的概述 | 第18页 |
2.农村社会与乡村社会 | 第18页 |
3.农村社会治理的内涵和模式 | 第18-19页 |
4.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 | 第19页 |
(二)村规民约 | 第19-21页 |
1.村规民约的定义 | 第19-20页 |
2.村规民约与乡规民约 | 第20页 |
3.村规民约的产生 | 第20页 |
4.村规民约的类型 | 第20-21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1)村规民约是农村社会治理重要手段 | 第21页 |
(2)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推动村规民约的不断完善 | 第21-23页 |
三 Z村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 第23-30页 |
(一)Z村简介 | 第23页 |
(二)Z村规民约的特点 | 第23-25页 |
1.坚持民主参与,反应全体村民意愿 | 第23-24页 |
2.提倡男女平等,促进乡风文明 | 第24页 |
3.内容通俗易懂 | 第24页 |
4.不断修订,与时俱进 | 第24-25页 |
(三)Z村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 第25-30页 |
1.弥补法治的不足,维护良好的村庄秩序 | 第25-26页 |
2.引导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庄事务,实现村民自治 | 第26-27页 |
3.规范村民行为,促进村庄和谐向善氛围 | 第27-28页 |
4.提倡男女平等,激发女性干事活力 | 第28页 |
5.促进农民社会组织发展,传承农村新文化 | 第28-30页 |
四 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1.村规民约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2.村规民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3.村规民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1.村干部及村民法治观念薄弱 | 第32页 |
2.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缺位 | 第32-33页 |
3.缺乏专业性指导 | 第33页 |
4.生活方式转变,规则传递受阻 | 第33-35页 |
五 完善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1.完善村规民约建设的内容 | 第35-37页 |
2.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 | 第37-38页 |
3.做好执行中效果的监督、评估、持续修订 | 第38页 |
4.发挥各主体的积极作用 | 第38-43页 |
六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