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习仲勋的群众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习仲勋群众思想的形成第15-23页
    2.1 理论渊源第15-19页
        2.1.1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15-16页
        2.1.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第16-17页
        2.1.3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第17-19页
    2.2 环境影响第19页
    2.3 实践基础第19-23页
第三章 习仲勋群众思想的发展历程第23-29页
    3.1 初步萌芽阶段(1930 年—1933 年)第23-24页
        3.1.1 兵运时期(1930 年1月—1932 年4月)第23页
        3.1.2 渭北革命时期(1932 年5月—1933 年2月)第23-24页
    3.2 基本形成阶段(1933 年—1935 年)第24-25页
        3.2.1 照金苏区时期(1933 年3月—1933 年10月)第24-25页
        3.2.2 南梁苏区时期(1933 年11月—1935 年12月)第25页
    3.3 日臻成熟阶段(1936 年—1952 年)第25-27页
        3.3.1 关中特区时期(1936 年1月—1943 年1月)第25-26页
        3.3.2 绥德分区时期(1943 年2月—1945 年9月)第26页
        3.3.3 西北局时期(1945 年10月—1952 年7月)第26-27页
    3.4 继续深化阶段(1952 年—2002 年)第27-29页
        3.4.1 奉调中央时期(1952 年8月—1962 年8月)第27页
        3.4.2 蒙冤时期(1962 年9月—1978 年1月)第27-28页
        3.4.3 主政广东时期(1978 年2月—1980 年11月)第28-29页
第四章 习仲勋群众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9-39页
    4.1 改善人民生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最大的政治第29-31页
    4.2 站在人民立场,把群众挂在心上,顺利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第31-33页
    4.3 虚心向群众学习,听从掌柜的管教,当好群众的学生第33-34页
    4.4 克服官僚主义,走出衙门,建立与群众的鱼水之情第34-36页
    4.5 通过群众,依靠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第36-39页
第五章 习仲勋群众思想的鲜明特点第39-45页
    5.1 真——坚持真理,敢说真话,捍卫人民利益第39-40页
    5.2 细——精雕细刻,细致入微,得到群众拥护第40-41页
    5.3 朴——作风简朴,语言朴实,拉近与群众距离第41-42页
    5.4 深——鱼水情深,心系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第42-43页
    5.5 合——心存百姓,知行合一,践行群众路线第43-45页
第六章 习仲勋群众思想的现实启示第45-51页
    6.1 纠正官僚主义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第45-46页
    6.2 增强学习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第46-47页
    6.3 重视机构改革,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第47-48页
    6.4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挑选群众需要的干部第48-51页
第七章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燕文化内容及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基于胜任力的Z县科级干部培训工作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