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城乡统筹战略的提出 | 第12页 |
1.1.2 城乡背景下的景观文化建设 | 第12-13页 |
1.1.3 城市轴线的发展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1.2.1 国内外城乡统筹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城市轴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国内优秀案例 | 第16页 |
1.2.4 国外优秀案例 | 第16-18页 |
1.2.5 国内外案例总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9-23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2.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城乡背景下城市轴线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23-33页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3.1.1 城乡统筹理论 | 第23页 |
3.1.2 乡村景观 | 第23页 |
3.1.3 城市轴线 | 第23-24页 |
3.2 城市轴线设计的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3.2.1 城乡统筹过程中城市轴线打造所出现的问题 | 第24-25页 |
3.2.2 乡村背景下轴线景观设计分析 | 第25-26页 |
3.2.3 城市背景下轴线景观设计分析 | 第26-27页 |
3.2.4 城乡背景下城市轴线的构建原则 | 第27-28页 |
3.3 城市轴线设计的方法研究 | 第28-33页 |
3.3.1 城市轴线的客观存在形式 | 第28-29页 |
3.3.2 城市轴线构成元素 | 第29-30页 |
3.3.3 城市轴线的设计方法 | 第30-31页 |
3.3.4 城乡背景下城市轴线的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城市轴线依靠水元素分析设计内容 | 第33-37页 |
4.1 将水元素融入到城市轴线的意义 | 第33-34页 |
4.2 水景元素在城市轴线中的应用形式 | 第34-35页 |
4.3 城乡背景下滨水景观轴线水污染治理与维护 | 第35-37页 |
4.3.1 城乡过渡过程中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所出现的问题 | 第35页 |
4.3.2 落实到城乡背景下的滨水轴线具体应用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安徽省亳州市龙凤新河轴线景观理论实践研究 | 第37-57页 |
5.1 背景分析 | 第37-38页 |
5.1.1 区位分析 | 第37-38页 |
5.1.2 旅游资源分析 | 第38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5.2.1 轴线自然现状 | 第38-39页 |
5.2.2 道路现状 | 第39页 |
5.2.3 建筑现状 | 第39-40页 |
5.2.4 SWOT分析 | 第40-41页 |
5.3 轴线布局特点 | 第41-47页 |
5.3.1 整体定位 | 第41页 |
5.3.2 总体规划布局 | 第41-43页 |
5.3.3 功能分析 | 第43-44页 |
5.3.4 设计特色 | 第44-46页 |
5.3.5 构成形态 | 第46-47页 |
5.4 轴线专项规划 | 第47-50页 |
5.4.1 道路交通规划 | 第47页 |
5.4.2 水位的保持与防洪 | 第47-50页 |
5.5 轴线分段设计 | 第50-54页 |
5.5.1 滨水生态观光区 | 第50-51页 |
5.5.2 田园风光区 | 第51-52页 |
5.5.3 植物观赏区 | 第52-53页 |
5.5.4 民俗体验区 | 第53-5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5.6.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景观河道轴线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5.6.2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