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诵读的审美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2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20页 |
2.国外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3.对于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第22页 |
(三)研究课题的界定 | 第22-24页 |
1.小学古诗词 | 第22-23页 |
2.诵读 | 第23页 |
3.审美 | 第23-2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6页 |
1.研究思路 | 第24页 |
2.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二、小学古诗词诵读的审美定位 | 第26-41页 |
(一)小学古诗词的审美定位 | 第26-31页 |
1.题材:基于情感的审美立场 | 第26-27页 |
2.体裁:注重铿锵凝练的语言美 | 第27-28页 |
3.选文范围:推崇唐音宋调 | 第28-29页 |
4.编排:多样化组合 | 第29-31页 |
(二)小学古诗词诵读的审美特性 | 第31-41页 |
1.民族性 | 第31-34页 |
2.风格化 | 第34-36页 |
3.韵律美 | 第36-38页 |
4.意境美 | 第38-41页 |
三、小学古诗词诵读的审美缺失 | 第41-54页 |
(一)现状调查 | 第41-48页 |
1.问卷调查 | 第41-46页 |
2.教师访谈 | 第46-48页 |
(二)问题梳理 | 第48-50页 |
1.诵读时间不足 | 第48-49页 |
2.诵读方法和技巧缺失 | 第49-50页 |
3.诵读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50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50-54页 |
1.教师对古诗词诵读的重视不足 | 第50-51页 |
2.教师自身古诗词诵读素养不够 | 第51-52页 |
3.古诗词诵读和现实生活差异大 | 第52-54页 |
四、小学古诗词诵读的审美策略 | 第54-71页 |
(一)崇尚和谐自然的审美情感 | 第54-57页 |
1.优美为主 | 第55-56页 |
2.壮美为辅 | 第56-57页 |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审美途径 | 第57-61页 |
1.诗人之诗 | 第58页 |
2.我之诗 | 第58-59页 |
3.诗之诗 | 第59-61页 |
(三)渗透简单实用的审美技巧 | 第61-66页 |
1.平仄 | 第62页 |
2.节奏 | 第62-63页 |
3.诵读符号 | 第63-66页 |
(四)注重过程的审美评价 | 第66-71页 |
1.课堂学习:形成性评价 | 第67-69页 |
2.阶段性学习:成长记录袋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小学古诗词诵读审美调查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