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涵义、特征 | 第17-18页 |
一、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涵义 | 第17-18页 |
二、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特征 | 第18页 |
第二节 再审事由审查程序与其他程序的概念辨析 | 第18-24页 |
一、再审事由审查程序与再审立案 | 第18-20页 |
二、再审事由审查程序与案件复查 | 第20-21页 |
三、再审事由审查程序与再审案件审理程序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比较法上的再审事由审查程序 | 第24-28页 |
第一节 德日民事诉讼法之再审事由审查 | 第24-25页 |
一、德国民事诉讼法之再审事由审查 | 第24页 |
二、日本民事诉讼法之再审事由审查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俄罗斯民事诉讼法之申诉监督审和再审申请审查 | 第25页 |
一、申诉监督审 | 第25页 |
二、再审申请审查 | 第25页 |
第三节 美国民事诉讼法之重新审理和对判决的救济 | 第25-27页 |
一、重新审理 | 第26页 |
二、对判决的救济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再审事由审查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现状 | 第28-36页 |
第一节 立法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一、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无统一规定 | 第28-29页 |
二、再审立法与实践相矛盾 | 第29页 |
第二节 运行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9-36页 |
一、各省市审查流程各自为政 | 第29-31页 |
二、审查阶段和机构职责划分不明 | 第31页 |
三、审查法院的多层化和审查部门的多样性 | 第31-32页 |
四、再审事由审查前置程序冗杂 | 第32页 |
五、再审审查组织和审查方式的不统一 | 第32-36页 |
第四章 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重构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再审事由审查程序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一、言辞原则 | 第36-37页 |
二、立审分离 | 第37-38页 |
三、再审诉讼标的论 | 第38页 |
四、再审阶段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再审事由审查程序之改进建议 | 第39-42页 |
一、构建独立统一的审查程序 | 第39-40页 |
二、明确审查权归属,统一审查机构 | 第40-41页 |
三、设立救济程序 | 第41页 |
四、改革审查的方式 | 第41页 |
五、提高审查的标准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