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20页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第一章 普法模式迭代路径分析 | 第20-33页 |
第一节 灌输模式 | 第21-25页 |
一、政府主导开展普法 | 第21-22页 |
二、沿用传统宣传方法开展普法活动 | 第22-23页 |
三、面向全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公众参与模式 | 第25-30页 |
一、公众主体地位初现,普法主体多元 | 第26页 |
二、公众参与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积极参与 | 第26-29页 |
三、公众参与模式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有序互动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对话模式 | 第30-33页 |
一、以公众为主体,自下而上开展法治交流 | 第31-32页 |
二、围绕公共事件,由浅入深开展对话 | 第32-33页 |
三、对话需构建政府与公众主体间性相契合 | 第33页 |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普法模式面临挑战 | 第33-50页 |
第一节 普法内容:从重点普及单部法律到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34-39页 |
一、动态法律体系冲击单部法律,普法内容呈现变化趋势 | 第34-36页 |
二、多元法律文化冲击一元法律文化,普法内容更为复杂 | 第36-38页 |
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冲击单部法律的权威性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普法渠道:从组织传播到复合传播 | 第39-44页 |
一、自媒体渠道消解传统渠道普法 | 第39-42页 |
二、多元化渠道消解传统渠道普法 | 第42-44页 |
第三节 普法方法:从主题传播到观念传播 | 第44-50页 |
一、遵法、守法观念代替主题法律传播 | 第44-47页 |
二、从关注公共事件到聚焦事件背后的法律,普法方法面临转型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普法模式创新探索 | 第50-66页 |
第一节 构建法律知识、意识和观念的内容互生模式 | 第50-54页 |
一、知识与观念互生 | 第50-52页 |
二、知识与意识互生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构建多传播渠道普法意义协同模式 | 第54-61页 |
一、完善传统普法与媒体普法渠道合作 | 第54-55页 |
二、媒介融合彰显普法渠道优势 | 第55-57页 |
三、协同媒体内部渠道资源整合 | 第57-59页 |
四、建立媒介融合管理机制与人才供给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构建协商、对话和交流的公众主体性模式 | 第61-66页 |
一、政府与公众开展协商、对话、交流 | 第61-64页 |
二、公众与公众开展协商、对话、交流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