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猪δ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0抑制IFN-β产生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1-1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7页
    1.1 猪δ冠状病毒(PDCoV)简介第14-18页
        1.1.1 PDCoV病原特征及理化特性第14-15页
        1.1.2 PDCoV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第15-18页
        1.1.3 PDCoV的流行病学第18页
    1.2 抗病毒天然免疫第18-26页
        1.2.1 模式识别受体(PRRs)第19-22页
        1.2.2 模式识别受体(PRRs)介导的信号转导第22-25页
        1.2.3 IFN-β转录激活机制第25-26页
    1.3 冠状病毒逃避天然免疫机制第26-27页
第2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3章 材料和方法第28-45页
    3.1 实验材料第28-32页
        3.1.1 细胞、毒株与菌株第28页
        3.1.2 载体与质粒第28-29页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29页
        3.1.4 Westernblot实验所需材料第29页
        3.1.5 培养基及其配制第29-30页
        3.1.6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第30-32页
        3.1.7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2页
        3.1.8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45页
        3.2.1 RNA的提取第32-33页
        3.2.2 RNA含量及纯度评价标准第33页
        3.2.3 cDNA的合成第33-34页
        3.2.4 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4-35页
        3.2.5 相对mRNA表达水平的计算第35页
        3.2.6 野生型nsp10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35-36页
        3.2.7 PCR产物检测第36-37页
        3.2.8 PCR产物回收纯化第37页
        3.2.9 PCR回收产物的酶切、回收及连接第37-39页
        3.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第39页
        3.2.11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9-40页
        3.2.12 重组质粒的制备与鉴定第40页
        3.2.13 质粒的转染(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法)第40-41页
        3.2.1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41页
        3.2.15 Westernblot实验第41-43页
        3.2.16 免疫共沉淀第43页
        3.2.17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43-44页
        3.2.18 统计学方法第44-45页
第4章 结果和分析第45-55页
    4.1 PDCoVnsp10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5页
    4.2 PDCoVnsp10抑制SeV诱导的IFN-β产生第45-47页
        4.2.1 PDCoVnsp10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第46页
        4.2.2 PDCoVnsp10抑制SeV诱导的IFN-βmRNA的表达第46-47页
    4.3 PDCoVnsp10抑制SeV诱导的IRF3和NF-κB活化第47-49页
        4.3.1 PDCoVnsp10抑制SeV诱导的IRF3和NF-κB启动子激活第47-48页
        4.3.2 PDCoVnsp10抑制SeV诱导的IRF3和p65的磷酸化和入核第48-49页
    4.4 PDCoVnsp10抑制RIG-I/MAD5介导的IFN信号通路第49-50页
    4.5 PDCoVnsp10与RIG-I、MDA5、TRIM25、TRIM65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第50-51页
    4.6 PDCoVnsp10蛋白抑制IFN-β产生的关键区域分析第51-55页
        4.6.1 不同冠状病毒的nsp10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第51-52页
        4.6.2 PDCoVnsp10及其截短突变体抑制SeV诱导的IFN-β产生第52-54页
        4.6.3 PDCoVnsp10及其点突变体抑制SeV诱导的IFN-β产生第54-55页
第5章 讨论与结论第55-62页
    5.1 讨论第55-61页
        5.1.1 PDCoVnsp10抑制IFN-β产生的初步探究第56-57页
        5.1.2 PDCoVnsp10抑制IFN-β产生的关键区域的初步探究第57-58页
        5.1.3 PDCoVnsp10抑制Ⅰ型IFN信号转导机制的初步研究第58-61页
    5.2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溴-靛玉红-3-肟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及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粪类圆线虫感染沙鼠模型的建立及CRISPR/Cas9基因敲除方法的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