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超分子化学 | 第11-12页 |
·葫芦[n]脲的由来、性质及应用 | 第12-20页 |
·葫芦[n]脲的由来 | 第12页 |
·葫芦[n]脲的结构 | 第12-13页 |
·葫芦[n]脲的性质 | 第13-14页 |
·葫芦[n]脲的合成 | 第14-15页 |
·葫芦[n]脲衍生物的合成 | 第15-16页 |
·分子识别 | 第16-19页 |
·分子组装 | 第19页 |
·葫芦[n]脲的应用 | 第19-20页 |
·测试表征手段 | 第20-23页 |
·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 | 第20-2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1-22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2页 |
·气体吸附比表面积测定仪(BET) | 第22-23页 |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 第23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甘脲、葫芦[6]脲、羟基葫芦[6]脲的合成 | 第25-32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羟基葫芦[6]脲的合成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甘脲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葫芦[6]脲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羟基葫芦[6]脲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3章 羟基葫芦[6]脲与孟加拉红包结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32-41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TSS的荧光光谱特征 | 第34页 |
·HOCB[6]浓度对包结作用的影响 | 第34-35页 |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包结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常见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37页 |
·包结比和包结常数的测定 | 第37-39页 |
·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39页 |
·结果讨论 | 第39-41页 |
第4章 羟基葫芦[6]脲-SiO_2-Fe_3O_4磁性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41-49页 |
·前言 | 第4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IR分析 | 第43-45页 |
·SEM分析 | 第45页 |
·XRD分析 | 第45-46页 |
·VSM分析 | 第46-47页 |
·BET比表面积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5章 HOCB[6]-SiO_2-Fe_3O_4对碱性氨基酸的吸附研究 | 第49-58页 |
·前言 | 第4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等电点测定 | 第51页 |
·三种氨基酸的定量标准曲线 | 第51-52页 |
·最佳吸附时间和加入量的确定 | 第52页 |
·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54-56页 |
·脱附实验 | 第56页 |
·吸附机理探讨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