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外HPS研究综述第14-16页
        1.2.2 国内HPS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9-20页
    1.4 核心概念界定第20-23页
        1.4.1 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第20-22页
        1.4.2 HPS第22-23页
2 HPS与科学课程教学第23-32页
    2.1 HPS的理论基础第23-25页
        2.1.1 萨顿的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第23-24页
        2.1.2 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观第24-25页
    2.2 HPS的发展历程第25-27页
        2.2.1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结合:从工具到科学精神的升华第25-26页
        2.2.2 科学社会学的融入:科学理性与人文内涵的统一第26-27页
    2.3 HPS的理论内涵与科学教育第27-32页
        2.3.1 再现科学史,发展质疑与批判思维第28-29页
        2.3.2 引发哲学思辨,在问题探究中把握科学本质第29-30页
        2.3.3 融入社会情境,培养科学人文精神第30-32页
3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第32-50页
    3.1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第32-36页
        3.1.1 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3.1.2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与HPS的耦合性第34-36页
    3.2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原则第36-40页
        3.2.1 呈现生物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性与系统性第36-37页
        3.2.2 贯穿生物哲学思维的探究性和反思性第37-38页
        3.2.3 反映生物社会学背景的人文性与应用性第38-39页
        3.2.4 遵从生物教学循序渐进的顺序性与适应性第39-40页
    3.3 HPS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第40-43页
        3.3.1 生物学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第40-41页
        3.3.2 哲学思辨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第41-42页
        3.3.3 生物社会学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第42-43页
    3.4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第43-50页
4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与案例第50-69页
    4.1 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种HPS教学模式第50-52页
    4.2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型构建第52-57页
        4.2.1 初中生物HPS教学模型构建的依据第53-54页
        4.2.2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型构建及其要素分析第54-56页
        4.2.3 基于HPS的初中生物教学实施的一般程序第56-57页
    4.3 具体教学案例分析第57-69页
        4.3.1 案例一:《人的生殖》第58-63页
        4.3.2 案例二:《血液循环途径》第63-69页
5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第69-88页
    5.1 实验目的第69页
    5.2 方案设计与实践第69-75页
        5.2.1 实验对象第69-70页
        5.2.2 实验方法第70页
        5.2.3 实验过程第70-71页
        5.2.4 实验工具类型及其设计第71-75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88页
        5.3.1 学习成绩结果分析第75-76页
        5.3.2 课堂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第76-81页
        5.3.3 访谈结果分析第81-85页
        5.3.4 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第85-88页
6 结语第88-90页
    6.1 研究结论第88-89页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附录第93-99页
致谢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体育高考排球专项训练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历史第二课堂的实施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