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嵌入式技术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视频图像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协议概述 | 第19-27页 |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19-21页 |
2.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19页 |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9-20页 |
2.1.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第20-21页 |
2.2 网络协议概述 | 第21-26页 |
2.2.1 TCP/IP协议概述 | 第22-24页 |
2.2.2 Socket简介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平台的概述和构建 | 第27-38页 |
3.1 系统硬件平台的概述 | 第27-28页 |
3.2 硬件平台的构建 | 第28-32页 |
3.2.1 硬件组成概述 | 第28页 |
3.2.2 嵌入式处理器 | 第28-29页 |
3.2.3 NAND FLASH | 第29-30页 |
3.2.4 供电模块 | 第30页 |
3.2.5 网络接口 | 第30-31页 |
3.2.6 USB接口设计 | 第31-32页 |
3.2.7 USB摄像头 | 第32页 |
3.3 软件系统的构建 | 第32-37页 |
3.3.1 Bootloader概述 | 第32-33页 |
3.3.2 GCC交叉编译的构建 | 第33-34页 |
3.3.3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论 | 第34-35页 |
3.3.4 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和移植 | 第35-37页 |
3.3.5 Linux根文件系统及其制作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视频图像的采集和人机交互设计 | 第38-56页 |
4.1 ARM平台视频图像的采集 | 第38-43页 |
4.1.1 Video4Linux概述 | 第38-40页 |
4.1.2 视频数据采集流程 | 第40-43页 |
4.2 图像数据的网络传输 | 第43-46页 |
4.2.1 利用TCP协议实现视频图像数据传输 | 第43-45页 |
4.2.2 视频图像在客户端的显示 | 第45-46页 |
4.3 视频图像截获和运动物体检测 | 第46-48页 |
4.3.1 视频图像截获的实现 | 第46页 |
4.3.2 运动物体检测的实现 | 第46-48页 |
4.4 人机交互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4页 |
4.4.1 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的移植 | 第48-49页 |
4.4.2 CGI的配置和程序编写 | 第49-51页 |
4.4.3 基于HTML的客户端开发 | 第51-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基于VC++平台的图像处理和人脸标记 | 第56-65页 |
5.1 图像处理和识别相关技术概述 | 第56页 |
5.2 图像预处理技术概述 | 第56-61页 |
5.2.1 灰度化预处理 | 第56-58页 |
5.2.2 图像增强处理 | 第58-59页 |
5.2.3 图像二值化处理 | 第59-60页 |
5.2.4 灰度直方图处理 | 第60-61页 |
5.3 基于Visual C++平台实现预处理和人脸标记 | 第61-63页 |
5.3.1 Visual C++平台概述 | 第61页 |
5.3.2 设备无关位图DIB简介 | 第61-62页 |
5.3.3 人脸区域的获取与标记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系统运行测试及结果 | 第65-70页 |
6.1 数据采集和运动监测功能的测试 | 第65-66页 |
6.2 图像处理和人脸检测功能的测试 | 第66-6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