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缩略词和计量单位注释说明 | 第13-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2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及其降解 | 第15-16页 |
1.3.1 木质纤维素的来源及组成 | 第15-16页 |
1.3.2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 第16页 |
1.4 木质素及其降解方法 | 第16-19页 |
1.4.1 木质素的来源及结构 | 第16-17页 |
1.4.2 木质素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1.4.3 木质素的降解 | 第18-19页 |
1.5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 | 第19-23页 |
1.5.1 降解木质素的生物 | 第19-20页 |
1.5.2 木质素酶的组成 | 第20-21页 |
1.5.3 木质素降解生物的开发利用 | 第21-23页 |
1.6 木质素酶高酶活菌种选育的研究 | 第23-25页 |
1.6.1 菌种选育的方法 | 第23-25页 |
1.6.2 木质素酶高酶活菌种的选育 | 第25页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7.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2章 6株白腐真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比较 | 第28-4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2.1.1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28-29页 |
2.2 木质素酶系酶活力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1 漆酶(Lac)活力的测定 | 第29页 |
2.2.2 锰过氧化物酶(MnP)活力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3 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力的测定 | 第30页 |
2.2.4 纤维素酶系酶活力的测定 | 第30页 |
2.3 酶特性的研究 | 第30-31页 |
2.3.1 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 第30页 |
2.3.2 酶作用的最适pH | 第30页 |
2.3.3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 | 第30页 |
2.3.4 酶对pH的稳定性 | 第30-31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2.5 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2.5.1 白腐真菌最佳产酶天数与酶活力相关性的分析 | 第31-32页 |
2.5.2 木质素酶相关组分特性的分析 | 第32-37页 |
2.6 讨论 | 第37-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紫外线诱变选育白腐真菌木质素酶高酶活菌株 | 第40-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3.1.1 试剂和材料 | 第4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3.1.3 实验菌株 | 第40页 |
3.1.4 培养基 | 第40-41页 |
3.1.5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1.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2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3.2.1 显色平板愈创木酚浓度的确定 | 第42-44页 |
3.2.2 UV对CICC40719的诱变 | 第44-46页 |
3.2.3 UV对CICC14076的诱变 | 第46-48页 |
3.3 讨论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NTG诱变选育白腐真菌木质素酶高酶活菌株 | 第50-5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4.1.1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50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4.1.3 实验菌株 | 第50页 |
4.1.4 培养基 | 第50页 |
4.1.5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1.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4.2.1 NTG对CICC40719的诱变 | 第52-54页 |
4.2.2 NTG对CICC14076的诱变 | 第54-56页 |
4.3 讨论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突变株的原生质体融合 | 第58-7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5.1.1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58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5.1.3 实验菌株 | 第58页 |
5.1.4 培养基 | 第58-59页 |
5.1.5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5.1.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1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5.2.1 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 | 第61-63页 |
5.2.2 原生质体灭活的条件选择 | 第63-64页 |
5.2.3 原生质体融合筛选结果 | 第64-66页 |
5.2.4 融合子F-5-07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66页 |
5.2.5 融合子F-5-07木质素酶特性的研究 | 第66-69页 |
5.3 讨论 | 第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