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26页 |
第一节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一、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 | 第13页 |
二、脊髓型颈椎病自然病史 | 第13-15页 |
三、脊髓型颈椎病的辅助检查 | 第15页 |
四、脊髓型颈椎病的亚急性期? | 第15-16页 |
五、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学表现 | 第16-19页 |
第二节 自噬与脊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一、自噬及其调节机制 | 第19-20页 |
二、自噬的双重作用 | 第20-21页 |
三、自噬与脊髓相关疾病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中医与脊髓病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一、中医对脊髓病的认识 | 第23页 |
二、补肾活血法的研究 | 第23-2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6-48页 |
第一节 慢性颈脊髓压迫的影像学特点 | 第26-38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二、结果 | 第30-34页 |
三、讨论 | 第34-36页 |
四、结论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临床转归 | 第38-48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二、结果 | 第40-43页 |
三、讨论 | 第43-46页 |
四、结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48-89页 |
第一节 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8-56页 |
一、材料 | 第48-49页 |
二、方法 | 第49-52页 |
三、结果 | 第52-54页 |
四、讨论 | 第54-55页 |
五、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细胞自噬及其相关基因LC3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 | 第56-66页 |
一、材料 | 第56-58页 |
二、方法 | 第58-60页 |
三、结果 | 第60-63页 |
四、讨论 | 第63-65页 |
五、结论 | 第65-66页 |
第三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66-75页 |
一、材料 | 第66-67页 |
二、方法 | 第67-69页 |
三、结果 | 第69-72页 |
四、讨论 | 第72-74页 |
五、结论 | 第74-75页 |
第四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在糖氧剥夺条件下激活自噬 | 第75-85页 |
一、材料 | 第75-77页 |
二、方法 | 第77-79页 |
三、结果 | 第79-83页 |
四、讨论 | 第83页 |
五、结论 | 第83-85页 |
第五节 异钩藤碱通过自噬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 | 第85-89页 |
一、材料 | 第85页 |
二、方法 | 第85页 |
三、结果 | 第85-87页 |
四、讨论 | 第87-88页 |
五、结论 | 第88-89页 |
结语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3页 |
附录 | 第103-10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件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