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 | 第9页 |
1.2 斑马鱼生物钟 | 第9-10页 |
1.3 斑马鱼生物钟clock基因 | 第10-11页 |
1.4 生物钟与生殖 | 第11页 |
1.5 减数分裂和生殖 | 第11-12页 |
1.6 Polo like kinasel (Plk1)与减数分裂 | 第12-13页 |
1.7 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4-15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2.4 常用溶液与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16-18页 |
2.4.1 细菌培养基 | 第16页 |
2.4.2 抗生素 | 第16页 |
2.4.3 核酸电泳相关缓冲液 | 第16-17页 |
2.4.4 Inoue法制备超级感受态细胞相关溶液 | 第17页 |
2.4.5 原位杂交相关试剂 | 第17页 |
2.4.6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 | 第17-18页 |
2.5 引物设计 | 第18-19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19-31页 |
2.6.1 斑马鱼交配与胚胎的收集 | 第19-20页 |
2.6.2 斑马鱼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0页 |
2.6.3 胚胎总RNA的提取 | 第20页 |
2.6.4 mRNA反转成cDNA | 第20-21页 |
2.6.5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21页 |
2.6.6 胶回收(试剂盒): | 第21-22页 |
2.6.7 目的片段连接到载体上及酶切鉴定 | 第22-23页 |
2.6.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3页 |
2.6.9 转化 | 第23-24页 |
2.6.10 转化试验重组子的鉴定 | 第24页 |
2.6.11 质粒的提取(试剂盒) | 第24页 |
2.6.12 显微注射 | 第24-25页 |
2.6.13 荧光定量PCR | 第25页 |
2.6.14 石蜡切片和H&E染色 | 第25-26页 |
2.6.15 切片原位杂交过程 | 第26-28页 |
2.6.16 细胞培养 | 第28-29页 |
2.6.17 荧光素酶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29页 |
2.6.1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 第29-30页 |
2.6.19 定点突变 | 第30页 |
2.6.20 BI2536抑制剂注射 | 第30页 |
2.6.21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43页 |
3.1 clock1a突变体斑马鱼表现出延迟的生殖现象 | 第31-34页 |
3.1.1 斑马鱼clock1a突变体出现产卵率低甚至不产现象 | 第31-32页 |
3.1.2 clock1a突变体出现产卵延迟现象的原因 | 第32-34页 |
3.2 斑马鱼polo-like-kinase 1 (plk1)受生物钟调控 | 第34-38页 |
3.2.1 斑马鱼plk1基因振荡表达 | 第34-36页 |
3.2.2斑马鱼plk1基因受生物钟调控 | 第36-38页 |
3.3 clock1a突变体中Rec8蛋白降解的延迟与plk1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 第38-40页 |
3.4 野生型斑马鱼雌鱼卵巢中注射Plk1抑制剂后产卵急剧减少 | 第40-41页 |
3.5 斑马鱼Clock1a通过刺激plk1表达调节生殖水平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43-46页 |
4.1 clock1a对生殖的影响 | 第43页 |
4.2 clock1a突变体中plk1调控减数分裂的研究分析 | 第43页 |
4.3 plk1调控减数分裂的机制 | 第43-44页 |
4.4 plk1过表达的构建及展望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