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新型H/V/R-TDMA的设计搭建及其对碳质气溶胶物理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碳质气溶胶第10-14页
        1.2.1 碳质气溶胶的组成第11页
        1.2.2 碳质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对人体的危害第11-12页
        1.2.3 碳质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第12-14页
    1.3 有机胺气溶胶第14-16页
        1.3.1 有机胺的来源第15页
        1.3.2 有机胺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第15-16页
    1.4 黑碳气溶胶第16-19页
        1.4.1 黑碳气溶胶的性质第17-18页
        1.4.2 黑碳气溶胶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页
        1.5.2 研究目标第19-20页
        1.5.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8页
第二章 新型H/V/R-TDMA的设计与搭建第28-53页
    2.1 设备研发背景第28-29页
    2.2 新型H/V/R-TDMA的设计与搭建第29-43页
        2.2.1 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第32-33页
        2.2.2 反向扩散型燃烧器第33-35页
        2.2.3 注射型稀释器第35-36页
        2.2.4 热溶蚀器第36-38页
        2.2.5 附着室第38-39页
        2.2.6 Nafion加湿器第39-41页
        2.2.7 静电收集器第41-43页
    2.3 新型H/V/R-TDMA的相关参数第43-44页
    2.4 新型H/V/R-TDMA的基本操作第44-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第三章 单乙醇胺盐类气溶胶的物理性质第53-96页
    3.1 单乙醇胺盐的制备与表征第53-56页
    3.2 单乙醇胺盐的热化学性质第56-78页
        3.2.1 蒸发速率的测量方法第56-57页
        3.2.2 实验数据处理第57-61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61-78页
    3.3 单乙醇胺盐的吸湿特性第78-91页
        3.3.1 粒径变化系数的测量方法第79-80页
        3.3.2 实验数据处理第80-81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81-91页
    3.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第四章 不同附着物对黑碳气溶胶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第96-124页
    4.1 基于三甘醇附着对黑碳气溶胶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第97-104页
        4.1.1 实验设计第97-99页
        4.1.2 结果与讨论第99-104页
    4.2 基于三甘醇附着对黑碳气溶胶吸湿特性变化的影响第104-113页
        4.2.1 实验设计第105-106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106-113页
    4.3 基于多环芳烃附着对黑碳气溶胶形态结构的影响第113-120页
        4.3.1 实验设计第114-116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116-120页
    4.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24-127页
    5.1 主要结论第124-125页
    5.2 创新点第125-126页
    5.3 展望第126-127页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交流情况第127-129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第127页
    已发表的专利第127-128页
    学术交流情况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用于光聚合体系的功能化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斑马鱼Clock1a蛋白通过polo-like-kinase 1调控其生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