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母猪妊娠中后期胆汁酸代谢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写词符号第11-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8页
    1 妊娠期胚胎和胎儿发育第17-18页
    2 胎儿死亡第18-19页
        2.1 死胎和木乃伊第18页
        2.2 传染性因素与胎儿损失第18-19页
        2.3 非传染性因素与胎儿损失第19页
            2.3.1 营养不良和应激第19页
            2.3.2 母体因素第19页
                2.3.2.1 母体-胎儿联系第19页
                2.3.2.2 子宫容积第19页
    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与胆汁酸代谢第19-27页
        3.1 ICP简介第20-21页
            3.1.1 ICP发生率第20页
            3.1.2 ICP主要症状第20-21页
        3.2 ICP孕妇妊娠期胆汁酸水平变化规律第21页
        3.3 胆汁酸代谢紊乱与不良的胎儿结局之间的关系第21-22页
        3.4 胆汁酸代谢第22-27页
            3.4.1 胆汁酸的发现及物种差异第22-23页
            3.4.2 胆汁酸结构第23-24页
            3.4.3 胆汁酸代谢第24-27页
                3.4.3.1 肝脏内胆汁酸代谢第24-26页
                3.4.3.2 胆汁酸肠肝循环第26页
                3.4.3.3 FXR调节肠肝循环第26-27页
    4 头臂静脉插管技术第27-28页
第二章 试验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1 试验目的第28页
    2 试验意义第28-29页
第三章 试验研究第29-51页
    试验一 母猪发生死仔的阶段效应及头臂静脉插管技术的建立研究第29-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1.1 试验动物第29页
            1.2 试验设计第29-30页
            1.3 试验日粮第30页
        2 饲养管理第30-32页
        3 头臂静脉插管手术第32-34页
            3.1 手术材料第32页
            3.2 手术步骤第32-34页
        4 考察指标与方法第34-35页
            4.1 头臂静脉连续采血以及母猪健康状况第34页
            4.2 胎猪发育与母猪分娩成绩第34-35页
        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35-36页
        6 试验结果第36页
        7 讨论第36-38页
        8 小结第38-39页
    试验二 母猪妊娠中后期胆汁酸代谢及其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9-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页
            1.1 试验动物第39页
            1.2 试验设计第39页
            1.3 试验日粮第39页
        2 饲养管理第39-40页
        3 考察指标及方法第40-41页
            3.1 生产性能第40页
            3.2 母猪繁殖性能第40页
            3.3 血液指标第40-41页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41页
        5 试验结果第41-47页
            5.1 妊娠中后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规律第41-42页
            5.2 胆汁酸比值与母猪死仔率之间的关系第42-44页
            5.3 HBA组与LBA组妊娠90天采食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规律第44-45页
            5.4 HBA组与LBA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6 讨论第47-50页
            6.1 妊娠中后期血清胆汁酸水平变化规律第47-48页
            6.2 胆汁酸比值变化与母猪死仔率之间的关系第48-49页
            6.3 HBA组与LBA组妊娠90天采食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规律第49-50页
            6.4 HBA组与LBA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50页
        7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51-52页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1页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稻飞虱耐草甘膦转基因水稻培育
下一篇:番鸭呼肠孤病毒p10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