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与预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第15-2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3-26页
        1.3.1 论文研究思路第23-24页
        1.3.2 论文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3 论文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26-27页
第2章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理论基础第27-38页
    2.1 脆弱性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第27-28页
        2.1.1 脆弱性的概念第27页
        2.1.2 脆弱性的构成要素第27-28页
    2.2 能源供给系统的内涵及现状分析第28-33页
        2.2.1 能源供给系统内涵第28-29页
        2.2.2 能源供给系统现状第29-33页
    2.3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及相关介绍第33-37页
        2.3.1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的概念界定第33-34页
        2.3.2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研究尺度及特征第34-35页
        2.3.3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第35-36页
        2.3.4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与稳定性的比较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现状评价第38-48页
    3.1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8-41页
        3.1.1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8-39页
        3.1.2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第39-41页
    3.2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现状评价及分析第41-47页
        3.2.1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简介第41-44页
        3.2.2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现状评价结果第44-45页
        3.2.3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现状评价结果分析第45-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动态演进分析第48-74页
    4.1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过程数据准备第48-50页
        4.1.1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过程指标权重确定第48-49页
        4.1.2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过程计算结果第49-50页
    4.2 三维视角下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模型构建第50-52页
        4.2.1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模型适用层面第50-51页
        4.2.2 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模型的功能第51页
        4.2.3 构建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模型的三维视角第51-52页
    4.3 三维视角下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分析第52-64页
        4.3.1 速度维第53-54页
        4.3.2 程度维第54-58页
        4.3.3 类型维第58-63页
        4.3.4 三维视角下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演进结果汇总第63-64页
        4.3.5 演进规律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第64页
    4.4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预测分析第64-72页
        4.4.1 预测方法简介第64-66页
        4.4.2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数据训练与预测结果第66-68页
        4.4.3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发展趋势预测第68-71页
        4.4.4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程度变化预测第71-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省域能源供给系统脆弱性改善途径第74-78页
    5.1 需及时调整能源政策第74-75页
    5.2 分地区对脆弱性程度相同的省域进行统一管理第75-76页
    5.3 各省域根据自身脆弱性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第76-77页
    5.4 本章小节第77-78页
结论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90页
附录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下一篇:华北地区煤电环保监管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