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格式塔理论和建筑物模式探测 | 第15-27页 |
2.1 格式塔理论 | 第15-19页 |
2.1.1 格式塔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1.2 格式塔准则 | 第16-19页 |
2.2 建筑物的模式及探测方法 | 第19-21页 |
2.3 建筑物模式的格式塔识别原则 | 第21-22页 |
2.4 格式塔原则中各因子的计算方法 | 第22-27页 |
2.4.1 邻近性原则 | 第22-23页 |
2.4.2 相似性原则 | 第23-24页 |
2.4.3 同方向原则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建筑物聚类 | 第27-58页 |
3.1 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建筑物邻近关系探测 | 第29-39页 |
3.1.1 建筑物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构建 | 第29-34页 |
3.1.2 建筑物间邻近距离计算 | 第34-37页 |
3.1.3 建筑物的邻近图生成 | 第37-39页 |
3.2 建筑物邻近关系的MST聚类 | 第39-46页 |
3.2.1 最小生成树 | 第39-40页 |
3.2.2 Prim算法构建MST | 第40-43页 |
3.2.3 MST的剪枝 | 第43-45页 |
3.2.4 基于邻近距离的建筑物MST聚类 | 第45-46页 |
3.3 顾及格式塔原则的视觉距离生成及MST聚类 | 第46-58页 |
3.3.1 视觉距离的概念 | 第46-47页 |
3.3.2 单一因子的视觉距离MST聚类 | 第47-55页 |
3.3.3 以视觉距离为约束的建筑物MST聚类 | 第55-58页 |
第四章 顾及格式塔原则的MST聚类方法与其它方法的对比实验及效果评价 | 第58-76页 |
4.1 三种不同距离约束的MST聚类对比与评价 | 第58-67页 |
4.1.1 以建筑物质心间的欧氏距离为约束的MST聚类及评价 | 第58-60页 |
4.1.2 以建筑物间邻近距离为约束的MST聚类与评价 | 第60-63页 |
4.1.3 以顾及格式塔原则的多因子视觉距离为约束的MST聚类与评价 | 第63-65页 |
4.1.4 三种距离的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4.2 以视觉距离为约束的不同聚类算法对比分析 | 第67-76页 |
4.2.1 基于划分的K-Means聚类方法 | 第67-70页 |
4.2.2 基于层次的系统聚类方法 | 第70-74页 |
4.2.3 三种方法的对比和分析 | 第74-7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