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大规模点云数据的三维地形表面重建及其并行化的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流程第13-15页
第二章 地形点云数据的基础第15-29页
    2.1 点云数据概念第15-16页
    2.2 地形点云数据获取方法第16-22页
        2.2.1 三维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第17-20页
        2.2.2 基于图像的三维结构恢复算法第20-22页
    2.3 地形点云常用格式第22-26页
    2.4 点云处理库应用第26-29页
第三章 地形表面重建方法第29-49页
    3.1 表面重建算法分类第29-31页
        3.1.1 线性面片划分表面重建第29-30页
        3.1.2 隐函数表面重建第30-31页
    3.2 基于Delaunay三角形网格的重建方法第31-36页
        3.2.1 Delaunay三角剖分的数学原理第31-33页
        3.2.2 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流程第33-36页
    3.3 基于泊松公式的表面重建方法第36-44页
        3.3.1 泊松重建的数学原理第36-38页
        3.3.2 泊松重建算法流程第38-44页
    3.4 两种重建方式在地形重建上的对比第44-49页
第四章 并行化处理第49-63页
    4.1 并行化概论第49-50页
    4.2 GPU并行计算原理第50-52页
    4.3 CUDA基础与实例第52-55页
    4.4 泊松重建的并行化第55-63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75页
    5.1 应用平台第63页
    5.2 实验点云数据情况第63-66页
    5.3 泊松重建效果第66-72页
        5.3.1 不同深度的重建质量第66-70页
        5.3.2 不同深度的重建分析第70-72页
    5.4 并行化效率第72-75页
        5.4.1 并行化重建质量第72-73页
        5.4.2 并行化重建分析第73-75页
总结及展望第75-77页
    总结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结构稀疏的影像遗传学数据关联分析
下一篇:顾及格式塔原则的街区建筑物MST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