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石墨烯的简介 | 第10-12页 |
1.2 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 第12-19页 |
1.2.1 石墨烯的结构 | 第12-14页 |
1.2.2 石墨烯的性质 | 第14-15页 |
1.2.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1.3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石墨烯的改性 | 第20-22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2.1 计算模拟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意义 | 第25-26页 |
2.2 第一性原理 | 第26-28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8-30页 |
2.4 模拟软件简介 | 第30-33页 |
2.4.1 MaterialStudio软件 | 第30-31页 |
2.4.2 CASTEP软件包简介 | 第31-33页 |
2.5 计算机的模拟流程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氯化金分子对双层石墨烯的吸附 | 第34-54页 |
3.1 双层石墨烯模型的建立、优化及性质计算 | 第34-41页 |
3.1.1 双层石墨烯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1.2 双层石墨烯模型的优化 | 第35-37页 |
3.1.3 双层石墨烯模型性质的计算 | 第37-41页 |
3.2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的建立、优化及性质计算 | 第41-47页 |
3.2.1 氯化金分子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2.2 氯化金分子结构的优化 | 第42-44页 |
3.2.3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3.2.4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的优化 | 第44-45页 |
3.2.5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性质的计算 | 第45-47页 |
3.3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夹层位置吸附模型的建立、优化及性质计算 | 第47-49页 |
3.3.1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夹层位置吸附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3.3.2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夹层位置吸附模型的优化 | 第47-48页 |
3.3.3 氯化金分子在双层石墨烯夹层位置吸附模型性质的计算 | 第48-49页 |
3.4 关于双层石墨烯研究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49-53页 |
3.4.1 结构参数和稳定性 | 第50-51页 |
3.4.2 功函数 | 第51页 |
3.4.3 能带结构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氯化金分子对单层石墨烯的吸附及结论 | 第54-66页 |
4.1 单层石墨烯的建立、优化及性质计算 | 第54-56页 |
4.1.1 单层石墨烯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4.1.2 单层石墨烯模型的优化 | 第55页 |
4.1.3 石墨烯模型性质的计算 | 第55-56页 |
4.2 氯化金分子在单层石墨烯表面吸附模型的建立、优化及性质计算 | 第56-59页 |
4.2.1 氯化金分子在单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4.2.2 氯化金分子在单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的优化 | 第57-58页 |
4.2.3 氯化金分子在单层石墨烯单侧表面吸附模型性质的计算 | 第58-59页 |
4.3 关于单层石墨烯研究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59页 |
4.3.1 结构参数和稳定性 | 第59页 |
4.3.2 功函数 | 第59页 |
4.3.3 能带结构 | 第59页 |
4.4 双层石墨烯结构和单层石墨烯结构数据比较 | 第59-64页 |
4.4.1 数据结果对比 | 第59-62页 |
4.4.2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4.4.3 机理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