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制备氢气的方法 | 第12-16页 |
1.2.1 化石能源制氢 | 第12页 |
1.2.2 生物能源制氢 | 第12-14页 |
1.2.3 水分解制氢 | 第14-16页 |
1.3 电解水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16-19页 |
1.3.1 电催化剂析氢反应机理 | 第16-18页 |
1.3.2 电催化剂析氧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1.4 析氢反应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4.1 非金属析氢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2 过渡金属合金析氢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4.3 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析氢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4 镍基化合物析氢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5 析氧反应电催化剂 | 第23-25页 |
1.5.1 非金属析氧电催化剂及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5.2 金属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3 过渡族金属化合物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表征方法及理论计算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2.3 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2.4 材料的结构分析与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2.4.1 形貌结构与元素组成分析 | 第28页 |
2.4.2 物相分析 | 第28-29页 |
2.4.3 化学价态分析 | 第29页 |
2.4.4 显微结构分析 | 第29页 |
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5.1 线性扫描伏安法 | 第29-30页 |
2.5.2 循环伏安法 | 第30页 |
2.5.3 电化学阻抗法 | 第30页 |
2.5.4 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位法 | 第30-31页 |
2.6 反应速率控制步骤判断方法和转换频率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2.6.1 反应速率控制步骤判断方法 | 第31页 |
2.6.2 转换频率的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二硫化镍纳米线高效水分解析氢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1 水热法制备Ni_2(CO_3)(OH)_2NWs/CFP前驱体 | 第34页 |
3.2.2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NiS_2NWs/CFP电极 | 第34-35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45页 |
3.3.1 Ni_2(CO_3)(OH)_2NWs/CFP的SEM与XRD分析 | 第35-39页 |
3.3.2 NiS_2NWs/CFP的SEM和XRD以及EDS分析 | 第39-44页 |
3.3.3 NiS_2NWs/CFP的TEM和XPS分析 | 第44-45页 |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52页 |
3.4.1 析氢性能 | 第45-48页 |
3.4.2 析氧性能 | 第48-50页 |
3.4.3 全解水性能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二硒化镍纳米混杂结构高效水分解析氢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4.2.1 水热法制备Ni_2(CO_3)(OH)_2NWs/CFP前驱体 | 第54页 |
4.2.2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混杂结构NiSe_2/CFP电极 | 第54-55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5-58页 |
4.3.1 NiSe_2混杂结构的XRD和XPS以及EDS分析 | 第55-57页 |
4.3.2 NiSe_2混杂结构的SEM分析 | 第57-58页 |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8-66页 |
4.4.1 析氢性能 | 第58-62页 |
4.4.2 析氧性能 | 第62-63页 |
4.4.3 全解水性能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