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红麻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红麻韧皮的化学组成 | 第11页 |
1.1.2 红麻纤维的结构特性 | 第11页 |
1.1.3 红麻生物脱胶研究概况与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1.2 果胶质及果胶酶概述 | 第12-18页 |
1.2.1 果胶质简介 | 第12-14页 |
1.2.2 果胶酶的相关性质 | 第14-15页 |
1.2.3 果胶酶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1.2.3.1 原果胶酶 | 第15页 |
1.2.3.2 果胶酯酶 | 第15-16页 |
1.2.3.3 解聚酶 | 第16-17页 |
1.2.4 果胶酶的生产菌种 | 第17-18页 |
1.3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红麻脱胶菌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 第19-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1 红麻 | 第19页 |
2.1.2 土壤样品采集 | 第19页 |
2.1.3 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残胶率测定 | 第19-20页 |
2.2.2 菌种筛选流程 | 第20页 |
2.2.3 菌种的初筛 | 第20页 |
2.2.4 菌种的复筛 | 第20页 |
2.2.5 16S rDNA鉴定 | 第20-21页 |
2.2.6 菌株菌落形态特征 | 第21页 |
2.2.7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 第21页 |
2.2.8 Sherlock MIS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9页 |
2.3.1 果胶酶产生菌的筛选结果 | 第22-25页 |
2.3.2 菌株菌落形态特征 | 第25页 |
2.3.3 菌株的微观形态特征 | 第25-26页 |
2.3.4 菌种生理生化鉴定 | 第26页 |
2.3.5 16S rDNA鉴定 | 第26-28页 |
2.3.6 Sherlock MIS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红麻脱胶菌11-2的特性研究 | 第30-39页 |
3.1 材料 | 第30页 |
3.1.1 菌种 | 第30页 |
3.1.2 实验所用培养基 | 第30页 |
3.2 方法 | 第30-32页 |
3.2.1 菌种的生长曲线与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30页 |
3.2.2 各种因素对菌种生长及产果胶酶能力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2.1 碳源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2 氮源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1页 |
3.2.2.3 pH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1页 |
3.2.2.4 温度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1页 |
3.2.2.5 底物浓度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1页 |
3.2.2.6 接种量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3.3.1 菌株11-2生长曲线 | 第32页 |
3.3.2 各种因素对菌种生长及产果胶酶能力的影响 | 第32-38页 |
3.3.2.1 碳源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2.2 氮源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3 pH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4 温度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6页 |
3.3.2.5 底物浓度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6 不同接种量对菌种产果胶酶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红麻脱胶菌11-2产果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39-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4.1.1 菌种 | 第39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4.1.3 粗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4.1.4 果胶酶酶活的测定 | 第40-41页 |
4.1.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4.1.4.2 果胶酶酶活测定的步骤 | 第40-41页 |
4.1.5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1页 |
4.1.6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 | 第41页 |
4.1.7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1页 |
4.1.8 酶对pH的稳定性 | 第41页 |
4.1.9 金属离子对酶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4.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2页 |
4.2.2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 | 第43-44页 |
4.2.4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页 |
4.2.5 酶对pH的稳定性 | 第44-45页 |
4.2.6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红麻脱胶菌11-2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47-54页 |
5.1 材料 | 第47页 |
5.1.1 实验菌种 | 第47页 |
5.1.2 实验所用培养基 | 第47页 |
5.2 方法 | 第47-49页 |
5.2.1 脱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5.2.1.1 果胶酶酶活的测定 | 第47页 |
5.2.1.2 木聚糖酶酶活的测定 | 第47-48页 |
5.2.2 菌株11-2在红麻培养基中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48-49页 |
5.2.2.1 红麻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页 |
5.2.2.2 发酵温度对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页 |
5.2.2.3 发酵时间对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页 |
5.2.2.4 接种量对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5.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9页 |
5.3.2 木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9页 |
5.3.3 菌株11-2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9-53页 |
5.3.3.1 初始pH值对菌株1-2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3.2 发酵温度对菌株11-2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3.3 发酵时间对菌株11-2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3.4 接种量对菌株11-2产脱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