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论文创作路线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17-18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34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28页 |
2.1.1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8-22页 |
2.1.2 关于跨国经营的研究 | 第22-2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28-33页 |
2.2.1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28-29页 |
2.2.2 关于海外项目综合评价的研究 | 第29-30页 |
2.2.3 关于中国企业矿业跨国经营的研究 | 第30-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3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 第34-45页 |
3.1 风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第34-37页 |
3.1.1 风险的概念 | 第34-35页 |
3.1.2 风险的特征 | 第35-36页 |
3.1.3 风险的分类 | 第36-37页 |
3.2 风险管理涵义和目标 | 第37-39页 |
3.2.1 风险管理涵义 | 第37-38页 |
3.2.2 风险管理目标 | 第38-39页 |
3.3 风险管理指导思想——全面风险管理 | 第39-41页 |
3.4 风险管理程序 | 第41-45页 |
3.4.1 国内外风险管理知识体系中风险管理程序 | 第41-43页 |
3.4.2 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 第43-45页 |
4 矿业投资特性分析 | 第45-51页 |
4.1 矿产及其特征 | 第45-47页 |
4.1.1 矿产的概念和分类 | 第45页 |
4.1.2 矿产的特征 | 第45-47页 |
4.2 矿业的范围和矿业投资特性 | 第47-51页 |
4.2.1 矿业的范围 | 第47页 |
4.2.2 矿业投资特性 | 第47-51页 |
5 中国企业矿业跨国经营发展分析 | 第51-72页 |
5.1 中国矿产资源禀赋 | 第51-56页 |
5.2 中国企业矿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 第56-64页 |
5.2.1 初步发展阶段(1978-2000年) | 第56-57页 |
5.2.2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 | 第57-60页 |
5.2.3 理性发展阶段(2009年-今) | 第60-64页 |
5.3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动因 | 第64-72页 |
5.3.1 宏观动因 | 第64-67页 |
5.3.2 微观动因 | 第67-72页 |
6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识别 | 第72-79页 |
6.1 风险识别概念 | 第72页 |
6.2 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 | 第72-79页 |
6.2.1 专家调查法 | 第72-73页 |
6.2.2 安全检查表法 | 第73-74页 |
6.2.3 工作——风险分解法 | 第74-75页 |
6.2.4 情景分析法 | 第75-76页 |
6.2.5 财务报表分析法 | 第76页 |
6.2.6 故障树分析法 | 第76-77页 |
6.2.7 事件树分析法 | 第77-78页 |
6.2.8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 第78-79页 |
7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评价 | 第79-90页 |
7.1 风险评价概念 | 第79页 |
7.2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评价目标和原则 | 第79-81页 |
7.2.1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评价目标 | 第79-80页 |
7.2.2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评价原则 | 第80-81页 |
7.3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评价步骤 | 第81-82页 |
7.4 风险评价一般方法 | 第82-85页 |
7.4.1 层次分析法 | 第82-83页 |
7.4.2 蒙特卡罗模拟法 | 第83-84页 |
7.4.3 网络分析法 | 第84-85页 |
7.5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判模型 | 第85-90页 |
8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应对 | 第90-97页 |
8.1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应对制度环境构建 | 第90-91页 |
8.2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91-97页 |
8.2.1 风险承担 | 第91-92页 |
8.2.2 风险规避 | 第92-93页 |
8.2.3 风险转移 | 第93页 |
8.2.4 风险转换 | 第93-94页 |
8.2.5 风险对冲 | 第94-95页 |
8.2.6 风险补偿 | 第95页 |
8.2.7 风险控制 | 第95-97页 |
9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第97-110页 |
9.1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现实表现 | 第97-99页 |
9.2 外部风险 | 第99-103页 |
9.2.1 自然风险 | 第99-100页 |
9.2.2 政治风险 | 第100-101页 |
9.2.3 法律风险 | 第101-102页 |
9.2.4 经济风险 | 第102页 |
9.2.5 社会风险 | 第102-103页 |
9.3 内部风险 | 第103-107页 |
9.3.1 管理风险 | 第103-104页 |
9.3.2 技术风险 | 第104-105页 |
9.3.3 财务风险 | 第105-106页 |
9.3.4 劳工风险 | 第106-107页 |
9.4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107-110页 |
9.4.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风险管理动力缺失 | 第107页 |
9.4.2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107-108页 |
9.4.3 重决策辅助轻风险控制 | 第108页 |
9.4.4 风险评估和应对能力不足 | 第108-110页 |
10 案例分析 | 第110-125页 |
10.1 案例选择 | 第110-112页 |
10.2 公司和项目概况 | 第112-114页 |
10.2.1 公司概况 | 第112-113页 |
10.2.2 项目概况 | 第113-114页 |
10.3 风险识别 | 第114-119页 |
10.3.1 外部风险 | 第115-118页 |
10.3.2 内部风险 | 第118-119页 |
10.4 风险评价 | 第119-121页 |
10.5 风险应对 | 第121-125页 |
10.5.1 融洽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 | 第121-122页 |
10.5.2 以属地化和国际化项目管理方式规避管理风险 | 第122-123页 |
10.5.3 提高母子公司管控能力 | 第123-124页 |
10.5.4 通过重要合同协议控制法律及政策变动风险 | 第124-125页 |
11 结论和建议 | 第125-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附录 | 第141-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