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11-21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 1.3.1 课程 | 第12页 |
| 1.3.2 《体育与健康》课程 | 第12-13页 |
| 1.4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1.4.1 有关国内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 | 第13-18页 |
| 1.4.2 国外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 | 第18-21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 2.2.2 实地调查法 | 第21页 |
| 2.2.3 比较分析法 | 第21页 |
| 2.2.4 问卷调查法 | 第21-23页 |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3页 |
| 2.2.6 访谈法 | 第23-24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40页 |
| 3.1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 3.2 苏州市和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 第26-31页 |
| 3.2.1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7-31页 |
| 3.3 苏州市和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现状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 3.3.1 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结构的现状 | 第32页 |
| 3.3.2 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结构的现状 | 第32页 |
| 3.3.3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现状对比 | 第32-33页 |
| 3.4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33-36页 |
| 3.4.1 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评价的现状 | 第33页 |
| 3.4.2 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评价的现状 | 第33-34页 |
| 3.4.3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方式对比 | 第34-36页 |
| 3.5 苏州市和台北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 | 第36-38页 |
| 3.5.1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3.6 影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 3.6.1 场地设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建设 | 第38页 |
| 3.6.2 师资队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建设 | 第38-39页 |
| 3.6.3 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 | 第39页 |
| 3.6.4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 4.1 结论 | 第40页 |
| 4.2 建议 | 第40-42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54页 |
| 附录一 | 第44-48页 |
| 附录二 | 第48-52页 |
| 附录三 | 第52-53页 |
| 附录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