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5-35页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5-17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5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一) 近代华侨教育研究概述 | 第17-21页 |
(二) 近代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21-28页 |
(三) 对已有研究的整体评价 | 第28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一)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二)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四、相关的概念厘定与研究背景 | 第30-35页 |
(一) 华侨与华侨教育 | 第30-31页 |
(二) 侨乡 | 第31页 |
(三) 英属马来亚的地域和研究时间界定 | 第31-33页 |
(四) 英属马来亚早期华人移民与华人社会的建构 | 第33-35页 |
第一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百年发展历程 | 第35-79页 |
第一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在仿创国内旧教育模式中发展(1840-1904) | 第35-41页 |
一、英属马来亚旧式华侨教育的发展 | 第35-37页 |
二、国内旧式教育在英属马来亚的仿创 | 第37-41页 |
第二节 英属马来亚新式华侨教育的序幕(1904-1911) | 第41-50页 |
一、清政府对华侨教育态度的转向及其参与 | 第42-47页 |
二、保皇派与革命派对华侨教育的推波助浪 | 第47-50页 |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在外压下的不断前行(1911-1941) | 第50-79页 |
一、民国政府和殖民政府对侨校的介入 | 第51-68页 |
二、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全面发展 | 第68-79页 |
第二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 第79-102页 |
第一节 中国驻外领事对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推动 | 第79-90页 |
一、劝学兴教,鼓励倡导 | 第80-84页 |
二、视学巡查,反馈引导 | 第84-86页 |
三、介入管理,兼管指导 | 第86-90页 |
第二节 英属马来亚华社侨领绅商的带动 | 第90-97页 |
一、华社侨领身先士卒,促进华侨教育发展 | 第90-93页 |
二、华社富商慷慨解囊,推动华侨学校建设 | 第93-97页 |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知识分子的驱动 | 第97-100页 |
一、王佐邦:毕生从事华侨教育事业 | 第97-98页 |
二、刘韵仙:四十年南洋女子中学校长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英属马来亚华社帮派社群与民众的参与 | 第100-102页 |
第三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之课程、教科书与国语教学 | 第102-138页 |
第一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的学制与课程 | 第102-113页 |
一、英属马来亚华校的学制 | 第102页 |
二、英属马来亚华校的课程 | 第102-110页 |
三、英属马来亚华校课程的特色与不足 | 第110-113页 |
第二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之发展 | 第113-128页 |
一、清末英属马来亚华校新式教科书的勃兴 | 第113-115页 |
二、民国时期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的改革 | 第115-118页 |
三、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与殖民政府的查禁 | 第118-123页 |
四、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 | 第123-128页 |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的国语教育与教科书 | 第128-138页 |
一、英属马来亚华社开展国语运动的前奏 | 第130-132页 |
二、英属马来亚华社国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 第132-134页 |
三、华校国语教科书科学化的积极探索 | 第134-138页 |
第四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之办学特色 | 第138-178页 |
第一节 马来亚华校的社群化运作及其管理机制 | 第138-146页 |
一、英属马来亚华校的社群化运作 | 第138-145页 |
二、英属马来亚华校的自主化管理 | 第145-146页 |
第二节 会馆办学与华校办学之个案研究 | 第146-163页 |
一、会馆兴学:以新加坡福建会馆为例 | 第146-155页 |
二、侨校办学:以马来亚槟城钟灵中学为例 | 第155-163页 |
第三节 “华”之特质:马来亚华校的中华内核 | 第163-178页 |
一、对国内教育追随与认同 | 第163-170页 |
二、受国内教育思潮的牵引 | 第170-178页 |
第五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对闽省侨乡教育的辐射 | 第178-235页 |
第一节 迁移与交往:近代华侨对闽省侨乡教育的反哺 | 第178-199页 |
一、闽省传统人文地理生态及其近代侨乡的形成 | 第178-183页 |
二、闽省侨教体系的建构与英属马来亚华侨的推动 | 第183-199页 |
第二节 经费与行政:闽省与英属马来亚华侨学校的运作机制 | 第199-222页 |
一、华侨学校的经费筹措与使用管理 | 第199-211页 |
二、华侨学校的组织行政与校务管理 | 第211-222页 |
第三节 “侨”之特色:闽省侨办学校的外向型与现代性因子 | 第222-235页 |
一、办学基础的外向型与开放性 | 第222-223页 |
二、办学理念与教育取向现代性 | 第223-226页 |
三、办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 第226-235页 |
第六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办学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觉 | 第235-263页 |
第一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的教育功能观 | 第235-240页 |
一、社会价值:从文化传承到强国兴邦 | 第235-237页 |
二、育人功能:从单一到复合 | 第237-240页 |
第二节 近代华侨教育家陈嘉庚和林文庆的行与思 | 第240-255页 |
一、“华侨旗帜”陈嘉庚的兴学活动与理念 | 第240-249页 |
二、峇峇学者林文庆的华教实践与思想 | 第249-255页 |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办学之内在动因 | 第255-263页 |
一、故乡情怀的归属感 | 第255-256页 |
二、宗亲意识乡土情结 | 第256-257页 |
三、兴国救国的责任感 | 第257-260页 |
四、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 第260-263页 |
结语 | 第263-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6-279页 |
后记 | 第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