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综合无功协调优化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无功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无功协调优化的特点 | 第11页 | 
| 1.2.2 传统的数学优化算法 | 第11-13页 | 
| 1.2.3 人工智能优化算法 | 第13-14页 | 
| 1.3 无功调压措施 | 第14-16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2 单一时刻无功优化 | 第17-26页 | 
| 2.1 单一时刻无功优化模型 | 第18-19页 | 
| 2.1.1 单一时刻无功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18页 | 
| 2.1.2 无功优化的约束条件 | 第18-19页 | 
| 2.2 无功灵敏度系数计算 | 第19-22页 | 
| 2.3 灵敏度系数的应用 | 第22-23页 | 
| 2.4 变压器分接头的确定 | 第23-24页 | 
| 2.5 单一时刻无功优化的实现 | 第24-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基于PSO算法的综合无功优化 | 第26-41页 | 
| 3.1 综合无功优化的现状及意义 | 第26-28页 | 
| 3.2 粒子群优化算法介绍 | 第28-31页 | 
| 3.2.1 粒子群算法的特点 | 第29页 | 
| 3.2.2 粒子群算法的实现流程 | 第29-31页 | 
| 3.3 24 小时无功协调优化的模型 | 第31-34页 | 
| 3.3.1 24 小时无功协调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31-33页 | 
| 3.3.2 综合优化的约束条件 | 第33-34页 | 
| 3.4 24 小时无功协调优化的实现 | 第34-39页 | 
| 3.4.1 静态无功优化 | 第34-35页 | 
| 3.4.2 24 小时无功协调优化的实现 | 第35-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4 算例 | 第41-48页 | 
| 4.1 WSCC 3 机9节点算例分析 | 第41-42页 | 
| 4.2 算例Ⅱ | 第42-46页 | 
| 4.2.1 某地区无功优化计算 | 第42-46页 | 
| 4.2.2 无功优化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