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2007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花卉意象的美育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文学视角下的花卉意象概述 | 第12-14页 |
二、语文教材与花卉意象概述 | 第14页 |
三、花卉美育意义概述 | 第14-15页 |
四、美育教学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五、小结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17-20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花卉意象梳理及分类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花卉意象的定义 | 第20-21页 |
一、花卉的含义 | 第20页 |
二、“意象”的含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花卉意象的源起 | 第21-25页 |
一、初见端倪——《诗经》中的花卉意象 | 第21-23页 |
二、象征体系的建立——《楚辞》中花卉意象 | 第23-25页 |
三、小结 | 第25页 |
第三节 花卉意象文化内涵的拓展 | 第25-29页 |
一、怀才不遇、失意不平之花 | 第25-26页 |
二、理想抱负之花 | 第26-27页 |
三、女性之花 | 第27-28页 |
四、宗教之花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花卉意象形成的原因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花卉意象分布及特点 | 第30-44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花卉意象分布情况 | 第30-33页 |
第二节 评价总结教材 | 第33-35页 |
一、花卉意象选文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 | 第33-34页 |
二、花卉意象在选文中多具有实际意义 | 第34页 |
三、花卉意象选文多集中阅读鉴赏等重点模块 | 第34-35页 |
第三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花卉意象审美分析 | 第35-44页 |
一、花卉意象类型美 | 第35-38页 |
二、花卉意象结构美 | 第38-44页 |
第三章 花卉意象美育教学价值 | 第44-47页 |
第一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 第44-47页 |
二、加深学生的生命意识 | 第44-45页 |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花卉意象美育教学的实施建议 | 第47-56页 |
第一节 改变语文教学观念 | 第47页 |
第二节 提升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 | 第47-49页 |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系统的美学知识 | 第48页 |
二、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掌握必要的美育教学技巧 | 第49-56页 |
一、挖掘情感美 | 第50-52页 |
二、实现理智美 | 第52-53页 |
三、注重逻辑美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