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激励的动力响应与减震设计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10-12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4 斜拉桥的减震设计方法第13-14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15-25页
    2.1 静力法第15页
    2.2 反应谱法第15-20页
        2.2.1 概述第15-16页
        2.2.2 反应谱法基本原理第16-17页
        2.2.3 反应谱理论地震力的计算第17-19页
        2.2.4 反应谱振型组合方法第19-20页
    2.3 动态时程分析法第20-23页
        2.3.1 概述第20页
        2.3.2 动态时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20-21页
        2.3.3 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5-38页
    3.1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第25-28页
        3.1.1 加劲梁的模拟第25-27页
        3.1.2 主塔的模拟第27页
        3.1.3 斜拉索的模拟第27-28页
    3.2 淮安大桥工程概况第28-32页
        3.2.1 本文工程背景介绍第28-29页
        3.2.2 结构参数第29-32页
        3.2.3 设计荷载第32页
        3.2.4 材料参数第32页
    3.3 淮安大桥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4 淮安大桥动力特性分析第33-37页
        3.4.1 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第33-34页
        3.4.2 淮安大桥自振特性计算结果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淮安大桥地震时程分析第38-48页
    4.1 地震分析方法的选择第38页
    4.2 阻尼矩阵的形成第38-39页
    4.3 地震动输入第39-43页
        4.3.1 地震波选择第39-43页
        4.3.2 地震动输入方式第43页
    4.4 淮安大桥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第43-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基于弹性连接装置的斜拉桥减震设计研究第48-60页
    5.1 弹性连接装置的原理与种类第48页
    5.2 弹性连接装置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8-53页
    5.3 拉索减震模型特性与减震效果分析计算第53-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斜拉桥减震设计研究第60-78页
    6.1 粘滞阻尼器的力学特性以及减震原理第60-63页
        6.1.1 粘滞阻尼器力学特性第60-62页
        6.1.2 粘滞阻尼器减震耗能原理第62-63页
    6.2 粘滞阻尼器力学模型第63-66页
        6.2.1 线性模型第63-64页
        6.2.2 Kelvin模型第64-65页
        6.2.3 Maxwell模型第65-66页
    6.3 粘滞阻尼器参数敏感性分析第66-70页
    6.4 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模型的减震效果与自振特性分析第70-75页
    6.5 综合对比分析第75-76页
    6.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7.1 结论第78-79页
    7.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严寒地区混凝土箱梁的温度梯度观测与分析
下一篇: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