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太阳系论文--月球论文--月球表面物理及观测方法论文

月壤钻取样品传送特性分析及其低重力模拟试验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月面钻取采样技术发展概述第11-13页
        1.2.1 国外月面钻取采样技术第11-13页
        1.2.2 国内月面钻取采样技术第13页
    1.3 国内外低重力模拟方法研究综述第13-17页
        1.3.1 国外低重力模拟方法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2 国内低重力模拟方法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样品传送过程建模分析及传送可靠性评价第18-34页
    2.1 基于几何分析法的样品传送过程建模第18-26页
        2.1.1 导向筒对样品容器的几何约束第18-19页
        2.1.2 确定样品容器极限位姿的图解法第19页
        2.1.3 确定样品容器极限位姿的解析法第19-21页
        2.1.4 样品容器的关键点及其轨迹方程第21-22页
        2.1.5 密封容器相对于导向筒的位置和姿态第22-24页
        2.1.6 样品容器传送至密封容器口时的接触状态第24-26页
    2.2 基于准静力分析法的样品传送可靠性评价第26-29页
    2.3 传送机构结构参数变化对样品传送效果的影响第29-32页
        2.3.1 导向筒的长度对样品传送效果的影响第30页
        2.3.2 密封容器开口直径对样品传送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2.3.3 密封容器轴线位置偏差对样品传送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2.3.4 密封容器轴线角度偏差对样品传送效果的影响第32页
    2.4 传送机构结构参数的改进建议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样品传送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第34-45页
    3.1 样品传送过程动力学建模第34-37页
        3.1.1 坐标系的定义第34-35页
        3.1.2 接触力数学模型第35-37页
        3.1.3 样品传送过程动力学方程第37页
    3.2 样品传送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2.1 传送机构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3.2.2 主动力及接触力的定义第39-40页
        3.2.3 测量函数的建立第40页
    3.3 样品传送过程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3.3.1 理想工况下的样品传送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3.3.2 着陆倾角对样品传送特性的影响第41-42页
        3.3.3 样品容器质心位置对样品传送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4 极端工况下的样品传送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3页
        3.3.5 样品传送机构结构改进分析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样品传送特性低重力模拟试验方法第45-56页
    4.1 样品传送特性低重力模拟试验原理第45-48页
        4.1.1 导向下滑阶段试验原理第46-47页
        4.1.2 碰撞冲击阶段试验原理第47-48页
    4.2 测试对象及功能要求第48-49页
        4.2.1 测试对象第48-49页
        4.2.2 功能要求第49页
    4.3 样品传送特性低重力模拟试验方案第49-55页
        4.3.1 试验系统组成第49-50页
        4.3.2 各分系统总体方案第50-54页
        4.3.3 试验系统集成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样品传送特性试验研究第56-65页
    5.1 试验项目第56页
    5.2 试验流程第56-58页
        5.2.1 样品容器质心与转动惯量试验流程第56-57页
        5.2.2 样品传送特性试验流程第57-58页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8-64页
        5.3.1 样品容器质心与转动惯量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8-59页
        5.3.2 样品传送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南汀河流域生态恢复潜力评价
下一篇:球毛壳菌聚酮合酶基因的沉默对CheA合成的影响